专栏名称: 人民日报评论
人民日报评论部微信公共账号。秉承党报评论的厚土,我们向新媒体平台伸出小小一枝,期待与您一起见证复杂而深刻的转型中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今天看啥  ›  专栏  ›  人民日报评论

年轻人追求的“主体性”,是个啥 | 睡前聊一会儿

人民日报评论  · 公众号  · 时评  · 2025-03-28 21:30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围绕“主体性”这一主题展开,探讨了人们在生活中的选择、个人看法以及独立地位等方面的思考。从个体意识的觉醒到加强主体性的过程,强调了理性思考、重新审视自我与世界关系的重要性,并指出增强主体性不仅是做选择的勇气,更是付诸实践和承担后果的能力。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主体性是一个哲学概念,指人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的能力、作用、个人看法以及独立地位。

文章介绍了主体性的哲学定义,并指出人们在生活中需要面对各种选择,需要有主体性来做出决策。

关键观点2: 网友们讨论的主体性更多地是遵从本心,主导自己的生活。

文章通过人们在恋爱关系、职场、亲子关系中的实践,解释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主体性。

关键观点3: 文化主体性激发了个体内心认同和情感共鸣。

文章以哪吒、悟空等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以及汉服为例,说明了文化主体性对于个体认同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4: 加强主体性不仅关乎做选择的勇气,更关乎付诸实践和承担后果的能力。

文章强调了增强主体性的过程中需要审视自我与世界的关系,并指出这充满探索性。


文章预览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晚上好。 最近,网络上,不时有人提到一个词——主体性。“主体性强的人有什么表现”“怎么判断自己有没有主体性”“如何找回主体性”……你有话要说,还是不太摸得着头脑?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 小到今天出门穿什么,大到职业规划、婚育问题,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面临选择。谁来拿主意? 有人说,无论事大事小,我的生活我做主;也有人认为,大事多少还是得参考父母亲朋的意见。 正是面对类似问题的不同处理方式,引发了人们对主体性的思考。 主体性,是一个哲学概念,指人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的能力、作用、个人看法以及独立地位。 是不是有点晦涩?相较于哲学领域严肃而周密的定义,网友们讨论中使用的含义则显得简单一些。有人追求在恋爱关系中不过于依赖;有人主张在职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