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先秦秦汉史

范云飞:从“周礼”到“汉制” ——公私视角下的秦汉地方宗庙制度

先秦秦汉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24-05-20 20:30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讨论了从“周礼”到“秦制”再到“汉制”的变迁,特别关注秦汉地方宗庙制度的演变。文章认为,与儒家经典中的“周礼”理想相对,秦汉地方宗庙制度是一种“秦制”,具有公私二重性。宗庙的公私性质在“周礼”与“秦制”的体系中有本质区别。“周礼”之宗庙以“私”为第一属性,而“秦制”之宗庙以“公”为第一属性。文章还探讨了宗庙的空间位置从宫城之内转移到宫城之外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宗庙性质的影响。西汉元、成之世,儒家官僚阶层兴起,整合“周礼”与“秦制”,最终造就了“汉制”,秦汉地方宗庙制度被作为“秦制”而废止。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秦汉地方宗庙制度是一种“秦制”

秦汉地方宗庙制度不同于儒家经典中的“周礼”理想,是一种基于“秦制”的宗庙制度,具有公私二重性。

关键观点2: 宗庙的公私性质在“周礼”与“秦制”中有本质区别

在“周礼”体系中,宗庙以“私”为根本属性,衍生出“公”的性质;而在“秦制”中,宗庙以“公”为第一属性,“私”的性质附着在“公”之下。

关键观点3: 宗庙的空间位置从宫城之内转移到宫城之外

宗庙的空间位置从先秦的宫城之内转移到秦汉时期的宫城之外,这种变化影响了宗庙的性质和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关键观点4: 儒家官僚整合“周礼”与“秦制”形成“汉制”

西汉元、成之世,儒家官僚阶层兴起,他们整合“周礼”与“秦制”,最终形成了影响深远的“汉制”,并导致秦汉地方宗庙制度作为“秦制”被废止。


文章预览

从“周礼”到“汉制”  ——公私视角下的秦汉地方宗庙制度 范云飞 摘 要: 据新出秦简材料可知秦国、秦朝在县、道设有宗庙,秦县道庙与西汉郡国庙共同构成了秦汉地方宗庙制度。与儒家经典中的“周礼”理想相对,秦汉地方宗庙制度是一种“秦制”。宗庙具有公私二重性,“周礼”之宗庙由“私”而“公”,“秦制”之宗庙以“公”摄“私”。西汉郡国庙与“祖宗”庙号、公共领域的“功德”有内在联系。地方宗庙具有国家“公庙”的性质,是面向吏民的公共礼仪空间,与秦汉国家结构之变迁息息相关。秦汉地方宗庙制度的废止,是西汉元、成之世儒家官僚整合“周礼”与“秦制”而形塑“汉制”的结果。 关键词: 周礼;秦制;汉制;郡国庙;公私 西汉宗庙承用秦制,元、成之际庙制改革,始向经典所载的“周礼”回归。(本文所谓“周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