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估值因子的进化,从利润主导到现金流主导。探讨了市盈率(PE)和企业价值/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V/EBITDA)两个估值指标的特点和差异,以及它们在行情研判中的有效性。文章还强调了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估值指标的变化,并提示了相关风险。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估值因子的进化
随着经济发展和会计准则的变化,估值方法也在逐渐转变,从最初的利润主导到现在的现金流主导。
关键观点2: 市盈率(PE)与企业价值/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V/EBITDA)的对比
介绍了PE和EV/EBITDA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它们在股票定价中的优势和劣势。大多数情形下,两者提供相似的信号,但细微差异通常源于潜在盈利能力、资本结构和税率等因素。
关键观点3: 行情研判中的有效性
探讨了PE和EV/EBITDA在股票市场分析中的有效性。文章指出,在不同的市场阶段和行业背景下,这两个指标的效用有所不同。
关键观点4: 企业成长阶段与估值指标的变化
强调了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其估值指标可能会有所变化。投资者需要结合企业的成长阶段和其他基本面指标来做出投资决策。
关键观点5: 风险提示
文章最后提醒投资者注意海外地缘冲突、美联储降息节奏和幅度的不确定性等风险。
文章预览
核心观点 估值因子的进化:从利润主导到现金流主导。 投资者根据企业所处行业、预期收益或市场波动赋予其一个倍数即估值,此时企业的价值可近似看作估值与盈利的乘积。在估值指标中采用最多的为市盈率(PE)和企业价值/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V/EBITDA)。两者并不是互斥的,只是在为不同的基本面指标定价:PE是利润的倍数,而EV/EBITDA是现金流的倍数。 估值法的劣势在于对利润端的绝对专注,对资本运用的效率(ROIC)、增长的持续性和未来风险(如商业模式)考虑较少。 随着上市公司对无形资产的投资逐步增加,其收益和投入资本的价值都存在低估,这导致估值法在不同时间维度上的可比性有所下降。同时,其优势在于为投资者提供股票横向比价的工具,能够比较方便地与其他指标配合,形成直观的投资逻辑。 PE和EV/EBITDA的相关性很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