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讨论了关于中国消费市场、电商发展与通缩的观点争议。文中指出,同一时刻对于消费市场的看法存在分歧,有人认为消费升级,有人认为消费降级。针对《纽约时报》记者认为电商加剧中国通缩的观点,文章从经济学角度进行了反驳,并分析了电商在价格敏感度方面的实际影响以及消费市场的复杂性和动态变化。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文章讨论中国消费市场的复杂性。
文章指出同一时刻对于消费市场的看法存在分歧,有人认为是消费升级,也有人认为是消费降级。
关键观点2: 电商发展与通缩的观点争议。
文章讨论了《纽约时报》记者认为电商加剧中国通缩的观点,并从经济学角度进行反驳。
关键观点3: 电商在价格敏感度方面的实际影响。
文章指出电商让零售价格对经济变化更敏感,但强调电商平台并没有加剧通缩的影响。
关键观点4: 消费市场的动态变化和企业的微观操作。
文章分析了消费市场的动态变化,并指出企业的微观操作如降低成本、获取降价空间是商业中的常态,不能简单与通缩相联系。
关键观点5: 偏见与观点争议。
文章提到了《纽约时报》记者发表的观点存在的偏见,并指出这可能是为了获取流量而采用的策略。
文章预览
中国的消费市场,很有意思。 有意思的点在于,在同一时刻,面对同一个市场,有人认为我们现在处于消费升级,也有人认为我们处于消费降级,同时还有人认为我们之中一部分人消费升级,另一部分人消费降级。 如果把讨论的对象从消费市场换成宏观经济,那么分歧就更大了,因为现代经济学本身内部就存在着极大的争议,经典的经济学理论对于很多现象都不能给予令人信服的解释。别说普通人了,经济学家们互相之间看不顺眼的都海了去了。 毕竟,经济学不属于自然科学,数理化有大量性质稳定的定律定理,而经济学的理论却经常被人打上补丁。 比如,最近《纽约时报》的两个记者就认为:中国电商企业的发展,加剧了中国的通货紧缩。 他们怎么说,是他们的事。但对于我们来说,还是要有自己的想法。 对这样的观点,我觉得很离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