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报道了中国核工业文化遗产的崛起,特别是在湖南的核工业文化遗产旅游项目的兴起。文章提到了位于湖南郴州的两个核矿遗址——711矿和712矿旧址群,这些遗址现在被转化为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文章还强调了核工业前辈的奉献精神和报国情怀的重要性,以及发展“核文旅”的价值和挑战。此外,文章还讨论了如何更好地管理和利用这些核工业文化遗产,以及推出受欢迎的文创产品和特色活动,打响“核文旅”品牌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核工业文化遗产成为旅游景点
湖南的核矿遗址如711矿和712矿旧址群被转化为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带来文旅收入。
关键观点2: 核工业前辈的奉献精神和报国情怀
发展“核文旅”让当代人铭记先辈们的牺牲和努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报国情怀,唤起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奋斗精神。
关键观点3: 发展“核文旅”的挑战和机遇
发展“核文旅”需要克服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的问题,通过“文化+科技”推出文创产品,增强游客互动体验和沉浸感。成功的工业文化遗产文旅项目能够提升游客流量和住客留量,需要精心设计有丰富内容支撑的文旅项目和精品推荐线路。
文章预览
*本文为《半月谈内部版》2024年第12期内容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让中华儿女扬眉吐气,也让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60年后的今天,很多人对追寻核工业文化遗产兴致盎然、不辞舟车劳顿。在拥有为新中国核事业立下汗马功劳的铀矿、核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的湖南,一些走进公众视野的核工业文化遗产,正成为生机勃勃的红色旅游名胜,“核文旅经济”悄然绽放。 寻访“时光驿站” 位于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许家洞镇的国营711矿,是我国最早开发的铀矿之一。711矿最辉煌的时候,厂区曾汇聚了近2万人,2004年关闭后,一度在岁月沉寂中成为人烟寥落之处。郴州市利用矿区遗留的大量“硬核”工业建筑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工业遗产”等“金字招牌”,精心修缮昔日的专家楼、科技图书馆、矿区食堂、俱乐部等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