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经济观察报
《经济观察报》官方微信。最具影响力的市场化财经媒体,下辖纸质版、经济观察网、研究院、电子版、音视频、微博、微信等全媒体矩阵,并主办中国最受尊敬企业、中国杰出营销奖、中国蓝筹地产、观察家年会、可持续发展在中国、中国最具创新企业等系列品牌活动。
今天看啥  ›  专栏  ›  经济观察报

揭开智驾的魅惑面纱:生涩的技术与狂热的生意

经济观察报  · 公众号  · 财经  · 2025-04-04 15:17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讨论了小米SU7电动汽车在碰撞事故中的诸多问题,包括智能驾驶系统的反应时间、电池安全、车门解锁等。事故引发了公众对智能驾驶安全性的关注。作者分析了智能驾驶的争议,包括车企的宣传手段、消费者对智能驾驶的认知、以及不同技术路线(纯视觉方案与激光雷达方案)的优劣。同时,也讨论了智能驾驶普及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群体风险。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小米SU7事故引发公众对智能驾驶安全性的关注。

事故中车辆未能及时识别障碍物并做出反应,导致碰撞起火,造成人员死亡。公众对智能驾驶系统的安全性产生质疑,呼吁车企和相关部门重视智能驾驶的安全性。

关键观点2: 车企宣传手段引发争议。

部分车企过度宣传产品的某一项功能,不强调甚至选择性忽视该功能使用的前提条件,这种营销手段被汽车业内戏称为“高配演示、标配交付”。此次小米SU7事故也暴露出部分车企在宣传上的不当之处。

关键观点3: 智能驾驶技术路线的争议。

纯视觉方案与激光雷达方案在智能驾驶领域存在争议。小米SU7标准版采用纯视觉技术路线,未配置激光雷达,而高配车型则配备激光雷达。目前,国内车企对于是否采用激光雷达存在分歧,其本质在于“软件定义”与“硬件冗余”的博弈。

关键观点4: 智能驾驶普及过程中的群体风险。

随着智能驾驶的普及,群体风险逐渐显现。部分车企的高管担忧,如果系统误判引发的事故增多,可能会带来较大的社会风险。因此,在推动智能驾驶普及的同时,也需要重视其安全性问题。


文章预览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十多年,已积累起体系化的技术和产业资源优势,当下的电动智能汽车也被寄予“汽车强国”的希望。但作为万千居民生活中的交通工具,汽车更大的责任在于保护民生安全。是时候理性审视智能驾驶,使其重拾安全底线了。 作者:周信等 封图:图虫创意 导读 壹  ||    公众的三大疑惑在于:为什么汽车会发生碰撞?为什么碰撞后会起火?起火后三个女生为什么没能打开车门逃生?这三个问题分别涉及小米 SU7 的高阶智驾、动力电池、车门应急锁的功能和安全性。 贰  ||    过度宣传产品的某一项功能,同时不强调甚至选择性忽视该功能使用的前提条件,此类营销手段已被大多数车企采用,汽车业内将此戏称为 “高配演示、标配交付”。 叁  ||   很多车企的高管相信,智能驾驶已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价值。行业机构预测,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