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讲述了一位患有泌乳素瘤的跨国患者小云,因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而面临不良反应,选择回国寻求手术治疗的经历。作者详细描述了小云的病情,包括其症状、诊断过程以及不同治疗方法的选择。文章还介绍了吴哲褒教授团队对泌乳素瘤治疗策略的转变以及最新的治疗指南。文章最后强调了神经内镜技术在手术治疗泌乳素瘤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小云患泌乳素瘤,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且面临不良反应。
小云在国外接受药物治疗,但仅有三分之一的患者能够彻底治愈并顺利撤药,且药物存在胃肠道反应及神经精神系统症状等一系列不良反应。小云因为服用卡麦角林而产生的嗜睡已经严重影响学业。
关键观点2: 吴哲褒教授团队采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泌乳素瘤。
吴哲褒教授团队使用神经内镜进行经蝶窦手术,对于微腺瘤和大腺瘤患者,血液催乳素水平恢复正常率高,且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对于特定亚型的泌乳素瘤,手术可作为一线治疗选择。
关键观点3: 最新指南推荐将手术作为特定亚型泌乳素瘤的一线治疗。
根据最新指南,对于某些患者,如微泌乳素瘤和边界清晰的大泌乳素瘤患者,尤其是年轻女性患者,应将手术视为一线治疗选择。这一建议基于神经内镜技术的进步和手术后生化缓解率的提高。
文章预览
本文作者:二甲双胍 一场突如起来的疾病,她在国外辗转了多家医院,却没有医生能够「治愈」: 只能终生服药,同时面临高昂的价格和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 于是,她跨越 10000 公里从加拿大飞回中国,直奔上海瑞金医院。拿着一篇最新论文,点名要找这位专家。 只能吃药的疾病? 接诊这名「跨国患者」的,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外科垂体瘤研究中心的吴哲褒教授。 对于吴哲褒教授团队来说,小云所患的疾病并不陌生。 泌乳素瘤是一种长在垂体上的腺瘤,也是一种最常见的良性分泌腺瘤,源自泌乳素分泌细胞,占男性和女性所有垂体腺瘤的一半。 这种腺瘤最常见于 25~44 岁的女性,女性的标准化发病率是男性的三倍。按照大小,最大直径小于 10mm 的被称为微泌乳素瘤,也是泌乳素瘤最常见的类型, 而小云患上的则是直径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