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四十才惑爱学习

教育点滴 28 宁静的课堂革命

四十才惑爱学习  · 简书  ·  · 2021-05-31 17:19

文章预览

用碎片化时间,看完了《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这又是一次对自我课堂观、教师观、学生观的砥砺。

我想,再认真读一遍后记吧,或许能够获得更多的前行的动力!


后记 《继续课堂之旅》

“我的教室之旅已经持续了23年,迄今为止,访问的国内外的学校已有1500多所,听课超过10000节,没有一次失望的记忆。”

10000节课,按照每节课40分钟计算,累计约6700小时的课堂观察,难怪佐藤学被称为“付诸行动的研究者”!

10000节课,没有一次失望的记忆,因为他不是为了评分而听课,为了应付检查而听课,更不是为了听课而听课。


教室中的每个事件都如同一个小宇宙,充满着教师和儿童丰富的故事。被这些风景和事件所吸引,我的教室之旅会一直持续下去。

10000节课,关注记录一个一个的故事,发现参与其中的每一个个体的小宇宙,本身就是教育观的体现。


谈到学校改革,总能听到高谈阔论,但却都是骗人的。媒体、政界、教育评论家们对于学校改革的议论、政策是否出于对教育真正的关心?正相反,对“大规模改革"的高谈阔论、过剩的言论的背后却是对教育实施的漠不关心以及教育的虚无主义和犬儒主义的蔓延。

犬儒主义(cynicism)。西方古代哲学、伦理学学说。主张以追求普遍的善为人生之目的,为此必须抛弃一切物质享受和感官快乐。中文里本来没有现成的对应词汇,通常将它理解为讥诮嘲讽、愤世嫉俗、玩世不恭。


这些大谈学校改革和制定政策的人们是否去过一次学校、是否曾经仔细观察过课堂并从教师的工作和儿童的活动中学习过。如果对儿童的未来和教育的未来寄予望的话,就不会允许那些学校和教师之外的裁断、评论和批判,就不会允许这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必须直面教师和儿童,具体了解他们的苦闷、协助学校每天的教育活动的开展。如果不能从这点出发,无论怎样的改革论断和政策都不可能取得任何成果。

“同一线教师合作,直面学校的改革和挑战”这才是教研员应该努力去践行的工作路线。


追求“大规模改革”的论断和政策,有意、无意地轻视教师中的“小事”,漠不关心的风气正在蔓延。而且不仅一般人如此,不知从何时起,这种不关心教室中“小事”的风气在教师中渗透,从内部腐蚀着学校。

但是教育改革不正是由“小事”积累起来的吗?“小事”不正是改革成果的具体体现吗?

“害怕数学连书都不翻的芳树,今天在敏子和秀树的合作学习中虽然偶有失误,但毕竟开始做练习题了”

“对朋友的失败不肯伸出援手的腾次,在他所喜欢的理科教学中对朋友的思考发出了好棒的感叹声”

“总是闭着嘴,躲开他人视线的良子,今天穿着绣着小花的裤子来上学了”

这里的每一件“小事”都支持和促进着每一位儿童学习,对教师来说比“大规模”改革重要得多。

这些“小事”,正是教育中作为主体的学生的样态,这种原本千姿百态的样态,被工业时代需要的教育改造为标准化的模具,在流水线上,是追求零差错的。


本书潜心于日常实践的“小事”,这些“小事”是努力工作的教师们所赐子的信息。

他们都不是有名的教师,也不是最好的实践工作者。但是,他们都在努力维护着每个学生的尊严,在构建教室中互相学习的关系,在挑战高质量的教学。

我从这些教师的工作和教室中的“小事”中获得了学习的机会,我确信这些教师与教室中的儿童正是开拓教育未来的“教育改革者”。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好的教育一定是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变得更好的教育。


读完后记,我翻看了一下自己本学期的听课笔记,目前为止,共有25节。这其中,我和授课教师在课后做了交流的有11节。显然,现在再翻看我的记录,能看到师生“有价值的小事”的记录共有6条,观察教师的视角相对细致,观察学生的就显得线条粗犷。

还需努力,努力提高课堂观察力!


值得认真揣摩实践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