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讨论了情绪价值带来的“情绪流量”现象,指出无论长视频还是短视频,真人秀还是电影,都似乎找到了成功捷径——情绪价值。但过度依赖情绪价值也可能带来问题,如绑架个人情绪、捏造冲突、制造极端情绪等。文章提醒人们需要警惕这种现象,并呼吁新闻工作者和文艺工作者应主动识别真假流量,讲述真实故事,去除浮躁。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情绪价值成为成功捷径
无论是长视频还是短视频,真人秀还是电影,都似乎找到了通过情绪价值获得成功的捷径。
关键观点2: 情绪流量绑架个人
过度依赖情绪价值可能导致人们被情绪绑架,失去理性思考。
关键观点3: 捏造冲突和制造极端情绪的问题
捏造冲突、硬上“价值”是最可恨的套路,可能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关键观点4: 新闻工作者和文艺工作者的责任
新闻工作者和文艺工作者应主动识别真假流量,用真相去击穿过剩的情绪陷阱,讲述清楚更多贴合普通人的真实故事。
关键观点5: 公众应对情绪流量的建议
公众应面对真假故事时多些批判眼光,增强辨识能力,不被情绪价值绑架。
文章预览
一块瑞士卷,承载千百万家庭主妇的委屈;一档真人秀,嘉宾“名场面”养活无数“吐槽号”;一台脱口秀,言辞越激烈,越有商业价值;一部电影,“金句”说到观众“心坎上”,就能收获票房…… 不知何时起,无论长视频还是短视频,无论是真人秀还是真剧本,仿佛都找到了成功捷径——情绪价值。但只注重情绪价值的“情绪流量”,也悄然绑架了每个人。 只要是人,都会追求认同感。 “千金难买我乐意”,喧闹的舆论场、拥挤的带货赛道,通过撬动情绪脱颖而出,收获流量,是一种商业竞争技巧。 警惕“情绪流量”,并不是反对这一商业模式。怕的,是过犹不及,或捏造冲突,挑逗极端情绪,或囿于情绪输出,缺少理性思考。 最明显也最可恨的套路,是捏造冲突、硬上“价值”。 有个网梗,叫“正能量不如整能量”,意思是现实生活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