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中国ETF市场经历20年发展后的现状,包括基金公司如何应对“烧钱”难题、投资者如何真正赚钱、主动与被动基金如何共同发展等问题。文章提到了ETF同质化泛滥、产品辨识度低、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并指出行业降费大势下各类ETF的费率情况。同时,也讨论了货币基金的费率问题进入调研阶段的情况。此外,文章还提到了ETF待解局的问题,包括投资者从主动型基金转换到ETF并不能解决“基金挣钱基民不挣钱”的问题,以及基金利润的表现与规模和当年净值增长率的关系。最后,文章指出被动和主动基金可以服务于不同投资人的需求,不存在优劣和竞争关系。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中国ETF市场发展迅速,但面临产品同质化、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
随着资产管理工具化时代的到来,中国ETF市场经历了快速发展,但也面临着产品同质化泛滥、产品辨识度低等问题。市场竞争激烈,基金公司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推广和运营。
关键观点2: 行业降费大势下,各类ETF的费率情况受到关注
随着行业降费的趋势,股票型ETF的费率已经降到行业最低水平,其他类型ETF的费率也成为关注的焦点。同时,货币基金的费率问题也进入调研阶段。
关键观点3: 投资者从主动型基金转换到ETF并不能完全解决“基金挣钱基民不挣钱”的问题
虽然ETF的发展吸引了增量资金,但投资者从主动型基金转换到ETF并不能完全解决基金赚钱而基民不赚钱的问题。基金利润的表现与规模和当年净值增长率息息相关。
关键观点4: 被动和主动基金可以服务于不同投资人的需求,不存在优劣和竞争关系
被动和主动基金各有其优势和适用场景,可以服务于不同投资人的需求。在有效市场中,被动基金和主动基金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投资者需要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进行配置。
文章预览
中国ETF市场经历20年的发展,近两年规模不断创新高,在政策支持、参与者踊跃、投资者转向的大变局下,基金公司如何破解“烧钱”难题,投资者如何真正赚钱,主动与被动如何共同发展,诸多行业问题仍待解决 文|《财经》记者 黄慧玲 编辑|陆玲 自2004年12月30日首只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诞生以来,中国ETF已走过20年。2024年,中国ETF市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被动基金持股规模首次超越主动基金,全市场ETF数量突破千只,超八成为股票ETF,资产规模合计超过3.7万亿元⋯⋯在业内人士看来,国内资产管理工具化时代已然来临。 与此同时,抽离了主动基金“精选个股”“明星经理”的标签后,ETF同质化泛滥,难以辨识。一方面,基金公司围绕ETF打起价格战,越来越多的产品将费用下调至行业最低水平。另一方面,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