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讨论了滔搏运动作为中间商在面临李宁、安踏等国产替代以及阿迪、耐克品牌危机下的困境。滔搏的衰落与中美商业模式的差异、高瓴资本的“拔苗助长”、消费退潮以及行业发展趋势等因素有关。文章还提到,零售业的本质是一个去中间商做减法的生意,中间商面临的不仅是利润被压缩的问题,还面临份额被品牌商剥削的问题。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滔搏运动的衰落原因分析。
滔搏衰落的主要原因包括中美商业模式的差异、高瓴资本的激进扩张策略、消费退潮以及行业发展趋势。滔搏曾是中美零售业差异的一个解决方案,但在消费降级和国产品牌崛起的背景下,面临困境。
关键观点2: 高瓴资本对滔搏的影响。
高瓴资本入住滔搏后,虽然加速了其扩张,但也导致了经营效率下降、成本增加等问题。激进扩张带来了经营效率的下降和周转天数的增加,最终导致了滔搏的闭店潮。
关键观点3: 消费退潮对中间商的影响。
消费退潮对中间商的影响较大,中间商不仅要承受上游品牌的压力,还要面临消费降级的困境。零售业的本质是一个去中间商做减法的生意,中间商面临的不仅是利润被压缩的问题,还面临份额被品牌商剥削的问题。
文章预览
封面来源 | 视觉中国 文章来源 | 读懂财经(ID:dudongcj)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面对李宁、安踏的国产替代,最大的受害者不是阿迪、耐克,而是它们在中国最大的中间商“滔搏运动”。 2021年2月-2024年8月,滔搏门店数量从最高的8395家下降到6144家,平均下来每天要关1.79家店。 也不能把锅全给阿迪、耐克,滔搏门店数量大滑坡也和高瓴的拔苗助长以及零售做加减法的商业逻辑有关。 本文持有以下观点: 1.滔搏是中美商业模式差异的产物。美国运动消费品的主流渠道是按运动品类——而非品牌划分的集合店。耐克、阿迪依葫芦画瓢引入美国模式的经销商集合店遇挫后,建立品牌店,彼时在香港百丽旗下的滔搏既有国际资源,又熟悉中国国情成为了海外大牌的合作伙伴。 2.高瓴拔苗助长了。高瓴入主后,滔搏连续两年每天开店数量超2家,门店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