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预览
今年有一些小伙伴让青椒老师评估本子写得如何,通过对一些标书的认真评估,发现有一类标书中科学假说的推导过于“简单粗暴”,很容易让人觉得 “科学假说好假” 。 如果让专家觉得“生硬”、“好假”、“蹭热点”,这个标书多半要凉了。 写标书和写文章不同,有些申请人按照写文章的习惯来撰写标书, 那么写文章是什么逻辑呢? Introduction:“X疾病很棘手;A分子很重要;B分子很重要;C分子很重要”。 Methods:“A实验、B实验、C实验怎么操作”。 Results:“结果1、结果2、结果3、结果4”。 结论:A→B→C参与X疾病的发生发展。 文章的“简单粗暴”应用在标书写作中,则是一种“极其严重的错误”。 西方对于学术结论的认可比较直接,铺垫事实+提供原始数据即可,A杂志不要,低分的B杂志总会要的。 文章≠标书 但是在 申请基金时 ,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