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小倩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今天看啥  ›  专栏  ›  小倩星

【谈写作】日更的意义

小倩星  · 简书  ·  · 2018-11-18 22:05

文章预览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有的人说,每日一更就像是做任务,失去了文章的质量,所以他决定不更新了。

在我看来,日更是在培养一种习惯。写作的习惯,直到连续日更百天后,不写就会觉得不舒服。就像每日戴手表一样,戴习惯以后哪一天忘记戴了,就像是身体缺了个零件一样,浑身上下都不舒服,心里都不自在。

日更的意义,就是在培养这种一天不写作就浑身痒痒的习惯。

如果觉得自己的日更太敷衍了,没事,继续写,等到自己才思敏捷,下笔如神的那一刻,就明白,胡乱写写,也都是有品质的文字了。这就是习惯成自然,不用刻意去写,就能将心中想表达的,眼中所看到的,自然而然的描绘出来。

若是因为自己的日更写的实在看不过去,调整不了自己做任务的心态,那最好也不要停,因为这种感受本身就是一种自我进步的表现。今日写的不好,明日就写好,这个自信应该要有的。

写文章就是堆积木,不是玩的多米诺骨牌。堆积木,积木越多,堆的时间越长就越上瘾。当然堆的就越高,越庞大。

文字堆砌积累,首先,写的总字数多了,看着也是成就。其次,看着越来越多的字数,却还没有自己喜欢的文章,那就再写。最后还是觉得敷衍了,文章没有质量,只有数量了,说明境界还不够。

有境界的人,随便一写,就成千古名句。

古时候文人墨客,江湖泛舟,不管是言语交流还是以文会友。都是天天时时刻刻的,这就是生活习惯。这是大环境养成的,培养出的文人雅士。

如今,白话文当道,说实话,现代人的文化水平恰不如古人。鲁迅先生虽有嘲笑孔乙己,那是因为时代在反封建反传统陋习。其实,中国传统文化,类似于文言文,诗词歌赋,都是汉语言里最美最华丽的文学财富。

那时候,天时地利人和,容易出现诗人才子。民国时期,思想处于变革期,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交替,融汇贯通的时期,当然也会出现很多思想前卫的人才。

林徽因,冰心,张爱玲,三毛,王安忆,箫红等这些女作家,都各有特色,人物性格很鲜明。她们都有不同的人生经历,都不平凡,要么情路坎坷,要么家境优渥,要么就是文学世家。她们的文章,哪篇不是自然流露,才思敏锐,丰富多情,见解独到。

往近了看安妮宝贝,桐华,李碧华,张悦然,豆豆,顾漫,唐七公子,独木舟等等女作家都是异常不同的灵魂,她们的文章没有一个重样的。不模仿谁,只写自己的风格,独树一帜。她们的文字,字里行间都能体现出个人的灵魂,笔下的文字无不动人,宛若游龙。让看过她们书的人,都能印象深刻,还有想要一睹作者芳容的冲动。这就是功力,内力,除了博学多才,还有很高的情商,很强的逻辑思维。当然,她们也多产,每个人都有许多作品。

有天资的人都在努力着,没天分的,还不得多加练习?所谓日更的意义,就是习惯成自然。佛家所讲的如来,便是一种习惯,亦是一种惯性,还不是那种普遍意义中潜意识的惯性,而是无意识的自然流露。就好比别人在远处扔向你一个玩偶,你一下子接住了。别人敲你脑袋,你一下子用手捂住脑袋了。别人敲打你的膝盖时,条件反射的动了。

日更就是培养这种无意识的条件反射,不经意的写出好的文章。这就是日更的意义。这就是我日更不知多少天后所悟出来的道理。

或许,我将来还会有更多的理论,但这都是后话了。日更还是要继续的,哲学中有一句话是,量变会引起质变。中国有句古话是: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如此,就积字成文,积文成章,积章成书,积书成集,积集成册吧!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