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陈忻儿童心理
发展心理学博士(康涅迪格大学),美国儿童发展研究协会会员,任教于私立文理学院(玛丽维尔学院),两个男孩儿的妈妈,著有《养育的选择》。在这里分享心理学的概念、理论、研究以及育儿实践,也分享两个孩子在美国的成长故事。养育路上,和你同行。
今天看啥  ›  专栏  ›  陈忻儿童心理

“孩子一上学,母爱就消失?”

陈忻儿童心理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25-02-07 10:55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是关于孩子上学后母爱是否会消失以及家长如何面对孩子学习问题的讨论。文章指出,孩子上学并不应该成为亲子关系的对立面,而是需要家长调整心态,更好地面对育儿过程中的挑战和问题。文章提到很多家长在孩子上学后出现焦虑、恐慌等负面情绪,而这种情绪会给孩子带来学习压力和兴趣减少的影响。因此,家长需要保持积极心态,理解、接受并帮助孩子面对学习压力。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孩子上学并不应该成为亲子关系的对立面。

家长需要调整心态,面对育儿过程中的挑战和问题。

关键观点2: 家长在孩子上学后的负面情绪会给孩子带来学习压力和兴趣减少的影响。

家长需要保持积极心态,理解、接受并帮助孩子面对学习压力。

关键观点3: 家长的努力方向和心态很重要。

即使是对孩子小时候没有引导好,现在开始引导也是好的开始。家长需要意识到之前忽略的亲子问题,慢慢修补和更正,和孩子一起面对压力和困难。


文章预览

《从心理解孩子》25春季班应该是春节过后开始招生。请关注“诚淀”公众号,可以留言咨询客服。 disclaimer: 很多人在写文章的时候,用了“妈妈”,“父母”或者“家长”,会令一些人不快,因为育儿是全家人的事。如果是英语就很容易,caregiver, adult就行。以后请大家自动代替,在文章里,都是 “照料者”或者是这一家的“成人”。 我之前写过,幼升小衔接应该是谁来衔接?链接: “幼小衔接”应该谁来衔接? “幼小衔接”这个任务其实应该针对成人。成人自己做好 做好“幼小衔接”的工作。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小学这点内容,可能成人自己准备工作做得越好,孩子的学习也会越好。那些心态失衡,传递焦虑的成人,我觉得至少是自己还没有准备好。所以大家可以试试看,先在自己身上下点儿功夫。 喵酱的眼神又犀利起来³   孩子一上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