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新闻周刊
这里是《中国新闻周刊》掌门周刊君,有聊、有趣、有料,每天真诚推送犀利观点+深度报道+暖心好文+有趣视频。欢迎勾搭,和100万小伙伴一起玩耍!
今天看啥  ›  专栏  ›  中国新闻周刊

丘成桐:反对“卷竞赛”

中国新闻周刊  · 公众号  · 社会  · 2025-03-08 13:00
    

主要观点总结

中国数学家王虹攻克“三维挂谷猜想”,引发国际数学界震动。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分享其成长经历与治学育人经验,并谈及中国数学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包括王虹的论文影响、申办国际数学家大会、基础教育选拔人才体系等问题。同时,丘成桐对重大成果难以由中国学者做出的问题、学生的创造力缺失问题、考试与创造力的关系等进行了深入探讨。此外,他还谈到了学科竞赛、AI对数学教育的影响等话题。最后,丘成桐分享了自己对数学魅力的看法。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王虹攻克“三维挂谷猜想”

王虹与国外学者合作,在开放学术平台arXiv上提交论文,宣布解决数学界难题“三维挂谷猜想”。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对其表示赞赏,认为若成功问鼎菲尔兹奖,将是荣誉。

关键观点2: 申办国际数学家大会

丘成桐提出中国主办2030年国际数学家大会的倡议。他希望通过此举让国内数学家能“走出去”,展现成果和才华,并改变国外学者对中国的观感。

关键观点3: 中国数学教育的现状与挑战

丘成桐对目前中国数学教育的应试思维、创造力缺失等问题表示担忧,并提出建立更科学的选拔体系,激发中学生对数学等学科的持久兴趣。

关键观点4: 学科竞赛与创造力培养

丘成桐认为学科竞赛应当引发学生兴趣,反对过度“卷竞赛”,强调学会问问题、有序挑战不同难度问题是培养创造力的关键。

关键观点5: AI对数学教育的影响

丘成桐认为AI会改变教学样态,但不会改变数学本身。他强调了数学等基础学科的重要性,以及培养长期兴趣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6: 数学魅力与长期兴趣维持

丘成桐通过分享数学的历史和自身经历,阐述了数学的魅力,并强调了发现和解决重要数学问题的重要性。


文章预览

“学生是为了考试而学 不是为了兴趣而学 这是很大的问题。” 近日,一则消息震动国际数学界。34岁的中国数学家王虹与一位国外学者合作,在开放学术平台arXiv上提交论文,宣告攻克“三维挂谷猜想”。这一难题已困扰数学界一个多世纪。2011年,王虹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如果这篇论文最终通过同行评议,王虹将极有可能成为首位获得菲尔兹奖的中国籍数学家。 菲尔兹奖被誉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每四年颁发一次,旨在奖励全球40岁以下的杰出青年数学家。作为该奖得主,清华大学讲席教授、数学中心主任丘成桐对此也难掩激动。“第一个拿菲尔兹奖的华人是我。若王虹能够成功问鼎2026年的菲尔兹奖,将是第一个在国内接受本科教育的中国人获奖。”近日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专访时,丘成桐这样说道。 丘成桐今年75岁,除了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