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Ryub

对懒汉精神的成瘾

Ryub  · 简书  ·  · 2018-05-20 16:00

文章预览

我每晚回去的路上以及到家的那一段时间,那种身心状态到底是什么呢?疲惫、沮丧、颓废、孤单、消极。大概就是这样的情况。当我力图用文字描述情绪时,只能说清对情绪的感受,却无法描述情绪本身。我有时在怀疑是我自己修辞功底不够还是语言本身就是贫乏的,总有言不尽意之苦恼。

这就像少年时代,我喜欢她,我希望她也喜欢我,希望她能陪我,拥抱牵手玩耍,可实际上却什么也没有,而产生的一种心境。假如我没有喜欢她,没有动心。我就不会体验到这种感觉。

在更早的时期,我最多是想家。但却不会有那种“希望有个我喜欢的人,来陪我的感觉“。

我还是无法认识这种情绪的起源,其实我有些受够这种情绪了,空耗我的时间和心神。那种大脑沉浸在伤感沮丧寂寞的时间,我用来回忆一下克鲁格曼的新贸易理论也是好的,起码能让我巩固知识点让我在答题时能获得高分,可我为什么总是要放任自己沉浸在那里面呢?脸也变得很丑。

在《发展心理学》中,埃里克森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第六阶段即成年早期(18-25岁)的内容是:亲密对孤独的冲突。“只有具有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青年人才具有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但鉴于埃里克森并没有获得高等学位,实际上没有受过高中以上的正规教育,我对他所提出的理论并不是完全的全盘接受(带有批判与质疑的眼光),我提到他的理论是因为他这个思维方式是可以参考的,是否心理发展也存在变化,正如生理发展伴随的青年健壮老年衰弱一样?

我对这种情绪的不能自控是自然发展而形成的状态?而非我主观所能控制的?

但这种情绪难道不是我自己建构的吗?我有可选择的余地吗?是我意志薄弱吗?

丧气话是懒惰的表现啊,其实就是意志薄弱的表现。正如我以前所分析的,悲观是一种懒汉的精神。绝不是绅士应该有的。

我那样做是因为我潜意识里是推崇那种状态的?孤独感恰恰是我自己的身份认同?我在努力使自己变成一个悲伤的人?

而且我的预设的就是幸福的人是浅薄的,不幸的人有更深刻的力量。因此我努力使自己变得不幸而丝毫不去渲染自己快乐的一面。

我难道不应该沉浸在快乐中?沉浸在美好、积极、乐观、愉快的情绪中?

对情人求而不得的饱受冷落之苦同时又潦倒的男人才是我的偶像,而那种抱得美人归、生活殷实又幸福的男人在我眼里往往是思想无趣平庸,不值得一过的。正是这种奇葩的潜意识预设,才主导了我这种性格气质。

说到底我内心还是在赞美苦难,而不是赞美幸福。正如我喜欢诸如《马男波杰克》《伦敦生活》之类样的丧剧,或者《硅谷》《生活大爆炸》之类的戏虐剧。

因此我一直不遗余力的在建构这种生活,我一定要去喜欢一个不喜欢我的人,以使自己显得沮丧又孤苦。我一定要去追逐一个不切实际的理想,而永远造成自己捉襟见肘、紧迫不安。总之我一定要把生活搞得一团糟没有半分快乐,然后我说:嗯,这样我就能在饱受折磨中获得智慧了。

但问题是,我为何会产生这样的意识?谁灌输的呢?我自己的价值判断又为何会这样认为呢?

那现在的我不就是与早年的这种潜意识形成了巨大的矛盾吗?我的行为在朝着那种“富裕无忧又家庭美满的中产阶级男人”式的目标前进,但我的意识形态还是早年的那种,四处漂泊潦倒自在,与情人仅仅止于露水情缘的流浪汉般的男人身上。

2016年11月2日 星期三 12:27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