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关注了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指出了父母焦虑、孩子心理问题等严峻现实,并推荐了新书《我为孩子打突围战》。文章还通过真实案例,探讨了如何为孩子铺设更好的道路,以及家长如何面对自己的焦虑和压力。此外,文章还提及了其他两本书《少年发声》和《少年发声2:不被理解的少年》,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调整教育思路。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中国式家庭教育的现状和父母焦虑
文章指出了中国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的现象,如家长焦虑、孩子心理问题等。这种焦虑背后是家长对孩子未来的担忧和对教育方式的迷茫。
关键观点2: 新书《我为孩子打突围战》的介绍
该书通过访谈收录了15位家长的养育经验和反思,旨在帮助家长面对养育难题,解决焦虑问题,更好地为孩子铺设道路。
关键观点3: 真实案例的探讨
文章通过几个真实案例,展示了不同的家庭教育模式和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引导家长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关键观点4: 其他两本书的推荐
《少年发声》和《少年发声2:不被理解的少年》这两本书可以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和内心需求,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教育思路。
文章预览
“ 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要一生去治愈”。 就现实来看,大部分已经成人的“孩子”,都在用一生治愈童年: “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没人逼你,好自为之”“你自己做决定,我们只是给建议”“以后后悔了别怪我”…… 这套家长的经典话术给我们留下的,则是深深的童年阴影。 前几年, 一条名为“ 儿子中考考砸,母亲撕下满墙奖状 ”的视频曾让3.2亿人次围观群众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窒息。 而另一条曾让246万人点赞的视频,则获得了更多人的共鸣。 满满一桌菜,妈妈只吃虾头,女儿想给妈妈夹一块儿虾肉,却被严厉回绝:“好的都留给你就行了,我就吃点剩的就行……这都是为了你,要平常我自己在家能吃这么好吗?” 短短1分钟的“亏欠式教育”,用诉苦、卖惨的方式来收获孩子的愧疚和感恩,让人感受到的只有窒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