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长城汽车在智能化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成就。长城投入巨资研发智能化技术,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动力系统和混动架构等方面。公司在算法、数据、算力方面进行全面布局,并取得显著成果。长城的智能逆袭和多项功能落地使其行业关注度不断提升,未来的市场竞争中,长城将继续适应并深化智能化产业链以积攒优势。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长城投入超百亿元研发费用进行智能化研发
长城在智能化领域的研发力度持续加大,研发费用占比较高,体现了其对智能化技术的重视。
关键观点2: 长城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长城的全场景NOA功能和智能座舱系统Coffee OS 3的推出,提升了用户驾乘体验,是其在智能化领域的两大重要突破。
关键观点3: 长城的动力系统和混动技术领先行业
长城推出的Hi4技术体系和全新纵置双电机混联系统Hi4-Z等技术序列,实现了全品类覆盖,领先行业。
关键观点4: 长城的智能化研发团队规模超5000人
长城在智能化领域的研发团队规模庞大,软件开发人员占比达70%,为公司的智能化研发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关键观点5: 长城的智能化布局分为四个层次
长城的智能化布局包括以超算中心为底座,以动力域、底盘域为硬件基础和产业基础,以自动驾驶为代表的智慧行驶模块,以及以智能座舱为代表的智慧生活模块。
文章预览
长城每年投入超百亿元研发费用,其中约 50% 用于智能化。 2020 年,工信部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2.0》中提出:预计到 2035 年,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的年销量占比达 50%。当下,业内普遍预期,这一目标将在 2025 年实现,较原计划提前十年。 新能源渗透率的超预期提升,推动电池、电机、电控等 “三电” 技术在中国市场迅速普及、成本大幅降低。叠加各类产业补贴、税收减免,以及低廉民用电价、充换电基础设施快速上量,中国汽车市场完成从燃油车到电动车的转型,只是时间问题。 全球横向来看,中国已率先开启从电动车到智能电动车的转型。无论是在行车场景还是静止场景,消费者都希望汽车能够变得更聪明、更便捷。这在中国汽车市场引发新一轮智能化技术竞赛。 看到这个趋势后,不同类型的车企纷纷加码智能化研发,但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