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北京大学教授田晖研究团队通过创新研究方法,首次初步实现了日冕磁场的常规测量,揭示了日冕磁场在约8个月时间内的演化规律。相关成果发表在《科学》期刊。这项研究对于预测太阳爆发活动及其对太阳系空间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团队发展了二维冕震新方法,并首次测得日冕磁场全局性分布。近期,他们改进了这一方法,并应用于UCoMP的观测数据,实现了日冕磁场的常态化观测。该研究还首次获得了日冕中不同高度的磁场强度全球分布图及其演化发展规律,并与全球日冕模型进行比较。尽管现有模型在中低纬度区域与观测数据吻合度较高,但在高纬度和部分活动区存在偏差。该成果为改进和优化日冕模型提供了关键依据,标志着太阳物理研究正逐步迈入日冕磁场常规测量的时代。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研究团队首次初步实现了日冕磁场的常规测量
田晖研究团队通过创新研究方法,实现了日冕磁场的常规测量,并揭示了其在约8个月时间内的演化规律。这是国际上首次实现这一目标的团队。
关键观点2: 日冕磁场演化对太阳爆发活动的影响
日冕磁场的演化会导致太阳爆发活动,如耀斑等。了解这些活动对于预测太阳爆发活动及其对太阳系空间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
关键观点3: 团队发展并改进了二维冕震新方法
田晖团队发展了二维冕震的新方法,并首次测得日冕磁场全局性分布。近期,他们进一步改进了这一方法,使其能够更准确、高效地追踪日冕中的磁流体横波。
关键观点4: 获得全球日冕模型与观测数据的比较结果
团队成员杨子浩表示,他们首次获得了日冕中不同高度的磁场强度全球分布图及其演化发展规律,并与当前全球日冕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模型在中低纬度区域的预测结果与观测数据吻合度较高,但在高纬度和部分活动区存在偏差。
关键观点5: 该成果的意义和未来的挑战
该成果标志着太阳物理研究正逐步迈入日冕磁场常规测量的时代,并为深入研究太阳磁场的长期演化提供了新途径。然而,目前该方法只能获得日面边缘之外的日冕磁场,未来还需结合其他测量方法,实现对整个日冕磁场的完整测量。
文章预览
北京大学教授田晖研究团队及其合作者通过创新研究方法, 在国际上首次初步实现了日冕磁场的常规测量,揭示了日冕磁场在约8个月时间内的演化规律。 相关研究成果4日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科学》。 “日冕磁场的演化会导致耀斑等剧烈的太阳爆发活动,并向外延伸到太阳和各大行星、卫星之间的广袤空间。因此,观测日冕磁场的结构及其演化,对于我们预测太阳爆发活动及其对太阳系空间环境的影响、避免或减轻其对人类航天等高科技活动造成的危害至关重要。”田晖告诉记者。 2020年,田晖团队发展了一种“二维冕震”的新方法,并由此首次测得日冕磁场的全局性分布,这向实现日冕磁场常规测量的目标迈出了关键一步。 田晖团队近期进一步改进了这一研究方法,使其能够更准确、高效地追踪日冕中广泛存在的磁流体横波,并诊断出日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