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关注进口原研药在公立医院逐渐消失的现象,分析了其中的原因。集采准入问题、医保支付方式、撤网风险等因素导致进口原研药难以进入公立医院市场。同时,仿制药疗效的争议和公众认知差异也值得关注。文章还探讨了出路,包括公立医院的分化线路、院外市场和互联网线上市场的发展潜力,以及平衡创新和仿制的重要性。最后提到智谷趋势年度会员的优惠信息。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进口原研药在公立医院逐渐消失的原因
涉及集采准入、医保支付方式、撤网风险等多重因素,导致进口原研药难以进入公立医院市场。
关键观点2: 仿制药与进口原研药的疗效争议和公众认知差异
公众对仿制药和原研药的疗效和安全性存在疑虑,需要进行真实世界研究和临床试验来验证其等效性。
关键观点3: 公立医院的分化线路和院外市场的发展
对于追求性价比的患者,公立医院仍是最佳选择;对于有经济承受能力的患者,可以选择特需部、国际部、高端医疗机构或药店购买进口原研药。
关键观点4: 互联网线上市场成为外资药企的重要战场
越来越多的跨国制药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中国互联网线上市场,通过线上平台购买进口原研药成为便捷的方式之一。
关键观点5: 平衡创新和仿制的重要性
在追求药品创新的同时,也要重视仿制药的发展,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确保药品的可及性和可持续性。
文章预览
作者 | 竹芒 智谷趋势 | ID:zgtrend 进口原研药,正从公立医院“消失”。 2018年,第一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试点开始,25种药品中选,其中23种国产药品,2种国外药品。 2023年11月,第九批集采完成,1600多个产品中选,国产仿制药中选1583个,进口原研药中选70个。 从第一批到第九批,国产药/国产仿制药从两位数增长到四位数,而进口原研药才从个位数爬到两位数。 公立医院,正是集采的主体。这意味着,没有拿到集采入场券的进口原研药,也将失去公立医院一大部分市场。 最近有一位父亲自述,在医院想为6岁高烧的孩子用上进口的阿奇霉素——辉瑞产的“希舒美”时,却被告知“无药可用”,只有国产替代。 而这位父亲所在的城市,还是有着1200万常住人口的新一线城市杭州。 这到底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存在? 进口原研药为什么不能大面积进集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