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是对OpenAI o1的技术原理进行的详细分析和逆向工程图解。作者通过对o1的各个方面,包括其重要意义、训练过程、模型结构、RL关键要素及其与LLM的融合方式等进行深入分析和推理,试图揭示o1背后的技术细节。文中推测o1可能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基于Transformer的LLM模型、结合MCST树搜索和RL的模型结构、以及可能使用的奖励模型等。同时,作者还探讨了o1在自我反思、错误修正、逻辑推理增强、模型扩展性等方面的价值和潜力。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OpenAI o1的技术原理分析
本文详细分析了OpenAI o1的技术原理,包括其融合LLM和RL来生成Hidden COT的过程,以及可能使用的训练数据和奖励模型。
关键观点2: o1的重要意义
o1除了增强逻辑推理能力外,还为大模型带来了自我反思与错误修正能力,并可能推动大模型研发多个重要方向的革新。
关键观点3: o1的完整训练过程
o1的训练过程包括预训练、后训练(包括SFT、RM和PPO)和推理阶段,其中后训练阶段极大增强了逻辑推理能力。
关键观点4: o1的模型结构
o1可能由多个模型构成,包括主模型、摘要模型和与树搜索相关的模型池子,这些模型协同工作以实现o1的功能。
关键观点5: RL的关键要素及与LLM的融合
o1中RL的状态空间是连续的Token序列,行为空间可能是离散的“思考因子”,奖励模型可能同时采用ORM和PRM。
文章预览
↑ 点击 蓝字 关注极市平台 来源丨机器之心 极市导读 新浪微博机器学习团队 AI Lab 负责人张俊林,对OpenAI o1原理进行了非常干货的逆向工程图解。 >> 加入极市CV技术交流群,走在计算机视觉的最前沿 知乎原贴:https://zhuanlan.zhihu.com/p/721952915 OpenAI o1的推出称为横空出世不为过,尽管关于Q*、草莓等各种传闻很久了,用了强化学习增强逻辑推理能力这个大方向大家猜的也八九不离十,但是融合LLM和RL来生成Hidden COT,估计很少人能想到这点,而且目前看效果确实挺好的。 OpenAI奔向Close的路上越走越远,你要从o1官宣字面来看,除了“强化学习生成Hidden COT”外,基本找不到其它有技术含量的内容。Sora好歹还给出了个粗略的技术框架图,字里行间也透漏不少隐含的技术点,细心点总能发现很多蛛丝马迹,串起来之后整个背后的技术就若隐若现(若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