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唐卿研究员和沈树忠院士联合中外科研单位在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该研究通过大数据方法揭示了地球从约20亿至5亿年前的高精度生物多样性演化历史,填补了早期地球生物多样性宏演化的空白。研究创新性地结合了超算和人工智能等大数据分析手段,通过创建全球数据最全的早期地球古生物地层数据库,为阐明地球生命起源和演化规律等重大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借鉴。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研究背景及意义
该研究回应了关于早期地球生命演化的长期未解之谜,为解答地球生命的起源、演化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借鉴。
关键观点2: 研究方法和手段
研究团队通过创建全球数据最全的早期地球古生物地层数据库,结合超算和人工智能等大数据分析手段,绘制了高精度生物多样性演化历史。
关键观点3: 研究结果和发现
研究结果表明早期地球生命的演化经历了多次大辐射和大灭绝事件,生物多样性在冰期事件结束后迅速增加并频繁波动。真核生物的出现在约17亿年前,多样性一直保持稳定增长的模式,直到全球性大冰期的出现打断了原有进程。此外,研究还揭示了极端气候事件对生物演化的影响以及环境因素的骤变对复杂生命系统演化的影响。
关键观点4: 研究评价和反响
多位审稿人评价该研究终于带来了长期缺失的早期地球高精度生物多样性演化曲线,将激发对早期地球生命与环境协同演化的探索热潮。该成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多个项目的支持。
文章预览
2024年12月20日,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唐卿研究员和沈树忠院士 等联合中外多家科研单位在顶级学术期刊 Science 上以长文形式发表重要研究成果。该研究通过建立早期地球化石大数据,利用超算和人工智能等分析方法 首次绘制了地球从20到5亿年前,约15亿年的高精度生物多样性演化历史 ,揭示了地球上的早期生命是通过漫长的演化历程,经历多次大辐射和大灭绝事件后,最终演化出约5亿年前的复杂生态系统。该研究 填补了关于早期地球生物多样性宏演化的空白 ,为阐明早期地球生命起源和演化规律、探索地外生命是否存在以及宜居地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借鉴。 化石是记录生命演化的最直接证据。但在5亿年以前漫长的早期地球阶段,生命,尤其是发育有细胞核的真核生物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并留下它的第一个化石记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