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京报评论
积极、稳健、有见地。
今天看啥  ›  专栏  ›  新京报评论

几十元可定制的珠宝鉴定书,注了多少水分?| 新京报快评

新京报评论  · 公众号  · 时评  · 2024-12-10 20:04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揭露了假珠宝鉴定证书产业链的存在,指出假证书扰乱珠宝市场,损害消费者权益。文章提醒消费者在购买珠宝时需增强打假意识,同时平台和监管机构也应加强管理和监管。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假珠宝鉴定证书产业链的存在

报道中揭示了存在一条制假鉴定证书产业链,商家可以随意定制珠宝鉴定书,导致消费者难以判断珠宝的真伪。

关键观点2: 假证书泛滥,扰乱市场秩序

网购平台上存在大量售卖假鉴定证书的网店,假证书售价从20元到100元不等,这些假证书具有“以假乱真”的能力,严重扰乱了珠宝市场的正常秩序。

关键观点3: 消费者需增强打假意识

文章提醒消费者在购买珠宝时要多些打假意识,不盲目信任鉴定证书,多渠道了解产品信息,避免购买到假货。

关键观点4: 平台和监管机构应加强管理和监管

文章指出平台和监管机构在珠宝市场监管中存在漏洞,需建立常态化的监管巡查机制,加强人工审核力度,及时查处涉事商家,保持依法严惩的监管态势。


文章预览

消费者在购买珠宝时,也需多些“打假”的意识。 ▲假证书在发展中,已具备某种“以假乱真”的能力。图/IC photo 文   |   迟道华 几十元可随意定制“珠宝鉴定书”,让消费者如何再相信商家的“保真”承诺? 据红星新闻报道,近日,记者将某消费者网购的多款低价珠宝,送往“国家金银珠宝饰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四川) ”进行二次鉴定。结果显示,其98元购买的“和田玉 (碧玉) ”无事牌成了玻璃挂坠,59元购买的玛瑙手镯成了玉髓首饰。明明附带有鉴定证书,有钢印,有鉴定机构网址,还可扫码查真伪,为何鉴定出却是假货?这背后,实际潜藏着一条制假鉴定证书产业链。 报道中,这名消费者购买的“和田玉无事牌”商家所附送的鉴定证书,存在检测机构、机构网址等信息货不对板的情况。而网购平台上打着“珠宝鉴定”旗号,制售假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