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J小D
成长型家庭教育引领者,育儿畅销书“在家早教三部曲”作者-《跟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跟美国幼儿园老师学早教》、《跟早教专家学潜能开发》
今天看啥  ›  专栏  ›  大J小D

暗示的力量太强大,有些话真别随便对孩子说

大J小D  · 公众号  · 育儿  · 2024-12-09 08:18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讨论了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育儿小问题,以及这些问题背后的心理学原理。文章提到了‘比马龙效应’,即父母和教师的预期会潜意识影响孩子的态度和行为,进而影响孩子的自尊和自信水平。文章强调要用全局观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问题,不因为某件事不好而全盘否定孩子,而是要了解孩子的优势,帮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的内驱力。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比马龙效应在教育中的应用

文章提到了美国心理学家Rosenthal的实验,通过随机点名学生并告知老师这些学生有潜力,结果发现这些学生的表现真的变得优秀。这展示了父母和教师的预期会影响孩子的态度和行为。

关键观点2: 全局观看待孩子的问题

文章强调不要因孩子某方面的问题而全盘否定他们,要用全局观看待孩子的问题,了解他们的优势并帮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关键观点3: 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问题

文章提醒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问题,特别是学龄前的孩子,他们有无限的可能性,不要因一次事件就定义孩子的性格。

关键观点4: 教育孩子的方法

文章建议我们在教育孩子时,要关注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的动机,培养他们的内驱力,而不是过度保护、关注或管教。


文章预览

这里是超实用的二条 每篇解决一个育儿小问题,当好妈妈,更当好自己 ~ 后台收 到这样的留言: “我儿子今年刚刚上学,去的第一周就被同班同学挠破了脸颊。后来每天他放学,我们就会盯着问,今天有没有被欺负? 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我感觉孩子真的越来越胆小,对学校不那么感兴趣了” 这则留言让我想到了一个心理学观点在教育上的运用 : 比马龙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Rosenthal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一所小学随机选取了一群学生做评估,然后她点名圈出了一部分学生,告诉老师,这些学生能力更强更有潜力。 但其实,这些学生都是她随机抽取的,根本没有所谓依靠评估成绩这个说法。但她的专业性让老师们都信服,这些学生就是最有潜力的一群孩子。 之后就发生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那些被Rosenthal随机点名的学生,真的就变成了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