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探讨了用户如何与生成式AI进行互动,从而跨越并重塑人机交往的边界。研究揭示了用户如何通过特殊提示词引导AI突破限制,并利用自然语言编程与AI共同构建虚拟世界和恋人,进而面对AI的技术限制,用户会采取记忆铭写、恋人“转生”等方式维持情感实践。这展现了人机交往的新可能性,并揭示了“过程性”与“不可确定性”对于示能理论的意义。作者梁亦昆是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博士研究生。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用户与AI的交互方式
用户通过特殊提示词引导AI突破限制,与AI共同构建虚拟世界和恋人。
关键观点2: AI的技术限制与用户策略
面对AI的技术限制,用户采取记忆铭写、恋人“转生”等方式,与技术系统进行协商以维持情感实践。
关键观点3: 人机交往的新可能性
用户与AI的交往展现了人机交往的新可能性,揭示了“过程性”与“不可确定性”对于示能理论的意义。
关键观点4: 作者与文章背景
作者梁亦昆是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博士研究生,文章探讨了生成式AI时代人机交往的微观图景。
关键观点5: 研究方法与数据收集
研究聚焦于生成式AI,通过参与式观察、访谈、网络社区分析等方法,收集了大量用户与AI的聊天记录和互动数据。
文章预览
本刊官方网站: http://cjjc.ruc.edu.cn/ 摘要 生成式AI自问世以来持续发展,用户与AI之间的互动也开始逐渐超越传统的人际交 往范畴。本研究将关注置于“人机之恋”这一设计者未预期的情感实践之上,通过质性 研究方法,基于示能理论考察用户如何与AI携手跨越并重塑交往边界。研究发现,用户 们通过特殊提示词引导AI突破限制以跨越既有边界;利用自然语言编程与生成式AI一同 构建世界并打造虚拟恋人重塑交往边界;面对AI的技术限制与迭代过程导致的有限“记 忆”与“恋人之死”等新边界,用户会采取记忆铭写、恋人“转生”等多种策略与技术 系统进行协商以维持这一情感实践。这一动态的越界游戏不仅呈现了人机交往的新可 能,也揭示了“过程性”与“不(可)确定性”之于示能理论的意义。 作者简介 梁亦昆,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