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彭小六
用文字记录我和这个世界的变化
今天看啥  ›  专栏  ›  彭小六

一个月没有写文章,我做了什么?

彭小六  · 简书  ·  · 2018-01-23 12:06

文章预览

昨天深圳的知识工作者圈子聚会,有位50万粉丝公众号的小伙伴说,我有拖延症,已经3天没有写文字了。

我只能低下头,埋头猛吃,心里嘀咕:我已经23天没有更新了。

这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我去干嘛了?
先汇报完成的3件事情:

  • 一本书
  • 一次线下课程产品,并在20人场磨课一次
  • 一次收纳体验课

1. 完成了一本书

2018年的第一天,我和几位朋友一起去了缅甸仰光。
这次行程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在12天时间里面,完成书稿。

作为“作为一鱼多吃”的事儿逼,我顺带完成了:

  • 论12天写完一本书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 仰光深度游旅行攻略
  • 仰光美食攻略
  • 仰光未来五年互联网投资发展报告

好了,那些都是随手记,最重要的任务还是写书。
12天写完一本书?你会说小六,你是不是把写书当做儿戏,还是把读者当做傻子?!
真的可以,但前提是已经准备了一年。

要闭关写书,不是得关在房间埋头苦写么?
当然不行!
于是我们选择了仰光每天一个景点,天亮就过去,找个餐厅,风光秀美视野好,从天亮写到天黑。
仰光是一个美丽的发展中城市,没有中国旅行团,所有的景点都是当地人悠闲的身影。
于是,我们电脑摊开,参考书籍摆起来,把人家餐桌当做办公桌。
写累了在景区逛逛,然后回去再写。


这里有一个技术问题要解决,就如何餐厅让我们霸占一张桌子?
还好我聪明,我想到的办法就是,让我一直点喝的和吃的——
为了写作而变胖,我应该是第一个吧?

2.一次线下读书会课程产品

很多工具类和方法类的书籍都是作者做培训和做课程之后演变过来的。
比如叶武滨的《善用时间》,邹小强的《立马去做》之类··· ···

但是我们读这类书籍的时候,往往发现书本中的很多工具和方法是没有办法直接通过看书就拿来用的。

比如你读了逯薇的《小家越住越大》,你是不可能读完书就能落实到行动的。

书——知识——动手,这三者之间是存在“虫洞”的。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我想我现在做的事情既然是提升国民阅读基础,那为什么我不是将这些书进行逆向工程,将书变成课呢?

正好,邹小强的《立马去做》上市,这是一本关于如何制定和落实年度计划的好书。
我读完拍案叫绝,这就是一本可以直接变成读书会动手课的好书呀!
(软广:邹小强年度计划课程在喜马拉雅上有)

立马去做,我在去仰光闭关写书之前,和行动派的几位小伙伴(小5狼,梦婕,冰月)确定大概的拆解思路和线下动手思路,然后就让他们去大开脑洞去了。

将一本书变成一节课,这是一个项目管理和流程SOP标准化的活;
但是同时,线下的培训课程,需要体验设计和认知设计的知识,所以他们负责SOP,我负责设计。


书中很多的方法,针对不同的人群,落地实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
有些环节需要换掉,有的地方需要更细致的理论解释,同时还要想好如何帮作者推书,同时还不能涉及人家版权的东西。

总之,经过两周的折磨,流程,PPT,实际练习表单,物料,音乐,场地,茶歇,全部搞定——我们终于做了2018年第一次尝试。

随后,我们进行了复盘,优化和精简环节,未来两个月我还会自己带线下,尝试将内容竟可能标准化,然后提供给大家。

不挣钱,免费?公益,为什么要做?
因为我想帮助更多的读书会变得更有料,如果你也在你的城市做读书会,欢迎后台私信我索取。

3. 一次收纳体验课

逯薇老师的书《小家越住越大》很早就看过,她是万科的前华南地区副总设计师,14年的职业生涯,在她手上设计的住宅,有30万套之多。

我精疲力尽地回国后,打开手机就收到她的信息:小六,我在做一个收纳课,内部试讲,你是做课程设计,你来听给我一些意见。
我立马说好啊!
于是在周六上午完成《立马去做》的线下课下午就去她那里上课了。

她的课为什么我要拿出来单独讲给你听呢?
因为她讲的是收纳之道。

道?道是什么?
道是本质是1,是1生2,2生万物。

你会说,收纳不就是买一堆盒子,把东西收齐,该扔扔嘛?
嗯,我去之前,我也是这样想的。

但去了之后,我觉得我有几点收获:

  • 第一,收纳的知识体系是大脑,身体和容器的结合
    你的大脑对于物品的情绪;
    你的身体对下蹲,垫脚,弯腰的反应;
    已经从户型到房间,到柜子抽屉,到器皿的理解。

有了这个体系,市面上所有的收纳之法,立马有了归属,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动的整理魔法书,你就知道她涉及的是哪个。


  • 第二,收纳是大脑神经科学,住宅设计学和身体工程学的结合
    收纳知道,懒最重要。这是逯薇老师两天课程反复提及的。
    家是生活中最常用的空间,但是我们懒得收拾,我们懒得碰,我们不想移动··· ···所有的行为都是因为我大脑产生的情绪。
    为什么很多家居美图上去让我们那么愉悦,有点却让我们很焦虑(比如我们自己的家)?
    为什么我们那么喜欢逛宜家?为什么这件东西摆在宜家很好看,买回去就变了?

逯薇老师从城市的容积率和覆盖率来讲解家的收纳,用物理学的力和功的公式来解释为什么我们懒得动,不愿意动,用大脑神经科学来告诉我们居家的情绪。

  • 第三,收纳是思维
    很多人觉得收纳是女人的事情,这次课程却彻底让我明白,收纳应该是一家人的能力。
    标签管理,模块管理,人体工程线,力的原理,路径的分析··· ···逯薇老师讲得条理清晰,严丝合缝,让我这个程序员都惊叹不已。
    旁边的装修工作老总也是逯老师邀请来的朋友,他感叹说,万科的人开会从来都是不来虚的,都是干货砰砰砰的扔出来啊。

收纳是思维,不是瓶瓶罐罐。
这三天课程我们没有用到任何器皿,也没有叠衣服啥的。
收纳之道,懒最重要。

这三天,我知道学会了偷懒。
带着偷懒的思维,逯薇老师在结束课程前让我们自己针对自己的居家收纳问题,设计自己的收纳方案。
我一边做作业,一边惊叹,还好逯薇老师不是做我的领域,不然这种降维打击,我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当然她的这个课如果公开授课了,我会在自己的公众号和微博通知大家的。)

小结:对不起,我回来了

除了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三件事:

  • 写一本书
  • 将一本书变成一堂线下课
  • 参加一次顶级的收纳课

其实这一个月还每天都在和团队在讨论2018年到底要干什么。
洋葱的课程已经确定了,一年只讲4次,春夏秋冬,剩下的时间做什么?
也许,这周你会就知道了。


我是彭小六。
感谢你的等待,18年,我们继续一起成长。
为什么要成长,因为这是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唯一的、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了。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