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描述了在某高铁段,列车进入隧道后4G数据业务无法使用的问题,表现为视频卡顿、网页转圈、微信消息发送接收失败等。文章进行了信息收集、数据分析、现场测试,最终确定问题原因是由于运营商M频段与运营商D频段共用一个POI产生的三阶互调干扰导致的。文章还提出了三种解决方案并进行了可行性验证,同时给出了风险预警。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问题现象
列车进入隧道后4G数据业务无法使用,表现为进隧道视频卡顿、网页转圈、微信消息发送接收失败。
关键观点2: 信息收集
涉及高铁段123公里,共有18个隧道;涉及运营商D的1.8G站点和800M站点,以及运营商M、L的设备信息;进行了网元测试和网管数据收集。
关键观点3: 数据分析
通过测试结果分析,确定问题聚焦于内部干扰,特别是运营商D频段受到的三阶互调干扰。
关键观点4: 现场测试
进行了隧道内NI排查、列车内外部干扰排查、内部干扰定位等现场测试,最终确定了问题原因。
关键观点5: 解决方案
提出了三种解决方案:从源头(POI)出发分离信号源;更改干扰频点至L 1800频段;通过共建共享方式盘活资源。其中第三种方案存在风险预警,需注意互调干扰问题。
文章预览
某现场反映在某高铁段,列车进入隧道后,4G数据业务无法使用,表现为进隧道视频卡顿、网页转圈、微信消息发送接收失败等。 信息收集 在收到问题反馈后,第一时间进行了如下信息收集。 1. 基站信息收集 故障涉及高铁段123公里,共有18个隧道合计89公里。涉及运营商D 1.8G站点62个,313个小区;运营商D 800M站点60个,298个小区。 2. 组网信息收集 隧道内共有D、M、L三家运营商的设备5台,由铁塔POI合路后输出两根漏缆(一根为M和D共用,一根为M和L共用)发送信号,如图1所示。 图1 隧道内组网设备 设备详细信息如下,组网划分如图2所示。 运营商M(FDD1800):两通道,无详细信息。 运营商M(TDD F):两通道,1885-1915 MHz,2010-2025 MHz 。 运营商D(800):单通道,824-835 MHz ,869-880 MHz 。 运营商D(1.8G):单通道,1735-1785 MHz ,1830-1880 MHz 。 运营商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