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鳞翅目昆虫(蝴蝶和飞蛾)翅膀颜色图案的多态性,以及其遗传和发育基础的最新研究。研究发现,鳞翅目昆虫翅膀颜色的变化是由一个被称为mir-193的微小RNA(miRNA)控制的,而非先前认为的蛋白质编码基因cortex。这项研究对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提出了警告,提醒人们不要忽视非编码RNA(如miRNA)的作用,否则可能会得出误导性的结论。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鳞翅目昆虫翅膀颜色多态性
许多鳞翅目昆虫的翅膀颜色呈现出多态性,包括英国桦尺蛾的工业黑化等经典案例。这些颜色变化是自然选择和进化的典型例子。
关键观点2: 遗传和发育基础仍是谜
过去的研究大多关注这些翅膀颜色多态性在生态与进化中的意义,但其遗传和发育基础仍不清楚。
关键观点3: 研究发现关键基因是miRNA
最新研究发现,鳞翅目昆虫中控制黑色素翅膀颜色图案多态性的关键是一个被称为mir-193的微小RNA(miRNA),而非先前认为的蛋白质编码基因cortex。
关键观点4: 研究意义
这项研究提醒人们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中不要忽视非编码RNA的作用,同时为人们了解非编码RNA如何引导生物体形态多样性的进化奠定了基础。
文章预览
鳞翅目昆虫 (蝴蝶和飞蛾) 的翅膀颜色图案种类繁多。许多鳞翅目物种的翅膀颜色图案都呈现出与黑色素有关的多态性。许多这些或亮或暗,或黑或白的翅膀颜色变化是自然选择和进化论的典型例子,包括生物教科书中的经典案例 - 英国桦尺蛾的工业黑化。 英国工业革命之前,桦尺蛾大多为白色,以便与树干上白色的地衣融为一体。工业革命之后,随着污染的增加,煤烟杀死了地衣,熏黑了树干,导致白色的桦尺蛾暴露在黑色的环境中而更容易被鸟捕食。此时,一种黑色的桦尺蛾在种群中出现。由于在被煤烟污染的环境中黑色型更隐蔽更不易被捕食者发现,黑色型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迅速占领整个种群。在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到了自然选择理论: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不同生物个体会表现出个体差异,其中适应环境的个体会被自然选择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