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MEMS

综述:基于微流控平台的病毒-宿主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MEMS  · 公众号  ·  · 2024-08-25 00:00
    

主要观点总结

武汉大学张志凌教授团队与南通大学刘东教授团队在Chinese Chemical Letters期刊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微流控技术在病毒-宿主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的综述文章。文章全面介绍了微流控芯片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和商业化推广所面临的挑战。共同第一作者包括南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王琤博士和香港免疫与感染研究中心的王计博士。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文章主要背景及目的

随着病毒性疾病的流行,研究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变得至关重要。微流控芯片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平台,具有灵活的生物实体操纵和精确的细胞外微环境模拟能力,能够有效解决传统病毒学感染模型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关键观点2: 微流控芯片技术在病毒-宿主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微流控芯片技术可用于病毒感染动力学、病毒耐药性分析,以及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的大规模筛选等,为在单细胞分辨率上解析宿主-病毒相互作用的异质性提供了有利平台。

关键观点3: 微流控芯片技术的优势

微流控芯片技术能够可视化探索病毒生命周期相关事件,包括病毒感染、传播以及病毒诱导的细胞运动和特化结构的形成等。此外,该技术还能够重塑人类组织、器官形态和功能,为新冠病毒等呼吸道病毒、慢性肝炎病毒等的研究和开发疫苗提供机会。

关键观点4: 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该综述系统地介绍了过去二十年里微流控技术在病毒细胞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该工作旨在为对该领域感兴趣的研究者提供概览指南,并促进多学科专家之间的有效合作,以更好地应对病毒性传染病的威胁。

关键观点5: 通讯作者简介及研究成果

详细介绍了武汉大学张志凌教授和刘东教授的背景和研究领域。两位教授在微流控芯片技术和病毒学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包括获得多项基金支持、发表大量SCI论文等。


文章预览

据麦姆斯咨询报道,近日,武汉大学张志凌教授团队与南通大学刘东教授团队合作在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期刊上发表了题为“Advances in virus-host interaction research based on microfluidic platforms”的综述性文章,以细胞微芯片的发展为线索,全面总结了微流控技术在研究病毒-宿主相互作用领域中的应用,并讨论了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和商业化推广所面临的挑战。 南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琤博士、香港免疫与感染研究中心王计博士,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 内容简介 病毒性疾病的大流行,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公共健康和安全的一个突出问题。探索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对揭示病毒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开发有效的抗病毒策略至关重要。 微流控芯片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平台,拥有灵活的生物实体操纵和精确的细胞外微环境模拟能力。近年来发展的多样化细胞微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