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慧田哲学

小学的虚假道德、中学的空洞理想、大学的无趣审美

慧田哲学  · 公众号  · 哲学  · 2024-08-13 13:36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讲述了作者叶开对语文教育的批判和担忧。他发现孩子在学校所学的语文教材中存在很多问题,如内容虚假、道德灌输、审美无趣等。这些问题不仅让孩子在学习中感到痛苦,还可能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审美和人生选择。作者通过写文章呼吁人们重视语文教育的问题,希望改变现有的教育模式,引导孩子走向经典之路。文章中还涉及到了作者女儿乔乔的学习经历和感受,展现了真实的生活场景和情感。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叶开对语文教育的批判和担忧。

作者叶开发现孩子在学校所学的语文教材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对孩子的价值观、审美和人生选择产生影响。他决定写专栏文章来呼吁人们关注这些问题。

关键观点2: 作者女儿乔乔的学习经历和感受。

乔乔是叶开的女儿,她的学习经历和感受是本文的真实场景。她在语文学习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但通过自己的阅读和家长的支持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观点3: 叶开提出的建议。

叶开建议改变现有的语文教育模式,让语文课更加贴近经典,老师可以多看一些经典,引导孩子走向经典之路。他认为这是解决语文教育问题的关键。


文章预览

推荐关注 上方公号内回复  999  有惊喜 作者叶开、王波 原载《中国青年报》 2009年,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语文教学与研究》主编晓苏的邀请下,上海作家叶开在《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上,一口气写了12篇专栏文章,对语文教材和语文教育的现状进行批判。晓苏提议专栏取名“语文现状批判”,叶开认为这个名称“太泛”,建议改为“语文之痛”。 在一篇文章中,叶开写道: 在教育工具化,教育关系物化的理念控制下,语文教材的编选,从小学的虚假道德、中学的空洞理想到大学的无趣审美,形成了一条严格运行的废品生产的流水线——学生们寒窗苦读10年,毕业之后,人人都成了合格的废品。这才是语文教育的真正伤痛 。“他刚好经历了女儿接受语文教育的过程,他有疼痛感、刺痛感和迫切感。”晓苏回忆说。 01 在孩子最需要汲取人类文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