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电子科技大学邓龙江院士/彭波教授团队与新加坡高性能计算研究院张刚教授合作在Advanced Materials期刊上发表的研究,该研究发现可在CrI3同质三层结构中实验性地证明可控的巨大交换偏置效应。该研究通过电场控制和层间交换耦合产生EB效应,具有可切换和可逆的特性,为未来的自旋电子和存储器件使用2D铁磁/反铁磁材料铺平了道路。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研究背景与意义
交换偏置(EB)在自旋电子器件和磁存储器中有关键作用。电场控制磁性是人们追求的目标。研究通过电场控制FM和AFM磁序之间的界面交换耦合为电场操控EB效应提供了一种途径。
关键观点2: 研究成果介绍
邓龙江院士/彭波教授团队和张刚教授合作在Advanced Materials期刊上发表了关于CrI3同质三层结构的研究,该研究实现了电场控制下的巨大交换偏置效应。该结构由FM单层和AFM双层CrI3组成,表现出强的直接耦合,消除了传统限制。
关键观点3: 研究方法和实验证据
该研究通过构建同质三层CrI3结构,利用FM和AFM磁性的层间交换耦合产生EB效应。实验证据包括RMCD信号、电驱动磁序翻转示意图等。
关键观点4: 研究成果展望
该研究为使用2D铁磁/反铁磁材料的未来自旋电子和存储器件铺平了道路。计算结果揭示了掺杂和电场对CrI3结构的影响,实现了巨大的交换偏置效应。这显著降低了功耗,增加了非易失性功能,为突破传统计算架构中的内存墙瓶颈开辟了道路。
文章预览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为了方便各位同学交流学习,解决讨论问题,我们建立了一些微信群,作为互助交流的平台。 加微信交流群方式: 1.添加编辑微信:13162018291; 2.告知:姓名-课题组-研究方向,由编辑审核后邀请至对应交流群(生长,物性,器件); 欢迎投稿欢迎课题组投递中文宣传稿,免费宣传成果,发布招聘广告,具体联系人:13162018291(微信同号) 【研究背景】 交换偏置(Exchange bias, EB)指的是磁化强度作为磁场函数的不对称滞后回线,自1956年以来因其在自旋电子器件和磁存储器中的关键作用而被广泛研究。EB效应通常源于铁磁(Ferromagnetic, FM)单向各向异性,这种各向异性是由FM和反铁磁(Antiferromagnetic, AFM)磁相之间界面处FM自旋的重构而产生的。由于在磁存储器和自旋电子器件中的关键作用,电场控制磁性一直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