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围绕“社交”主题展开,讨论了有效社交、社交压力、零糖社交和灵魂相似的交友等话题。文章指出社交容量的有限性,人们需要精简朋友圈,并分享了实现社交转型的方法和人与人之间的最舒服的关系。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社交的有限性和有效社交的重要性
文章强调了人类稳定社交网络的上限约为150人,每个人的社交容量都是有限的。为了保持有效社交,人们需要精简自己的朋友圈,删除或屏蔽无效社交。
关键观点2: 社交压力和朋友的重要性
文章提到在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下,朋友不再是生活的优先级。人们更关注解决具体而现实的问题,扛起家庭责任等。但仍然需要朋友,只是没有多余的精力去维系关系。
关键观点3: 零糖社交和社交转型
文章介绍了零糖社交的概念,即通过节制情感投入实现更可持续的社交生态。同时分享了三点帮助完成从加法到减法社交转型的方法:熟不逾矩、设置社交节能模式、降低期待值和接受社交中的不确定性。
关键观点4: 灵魂相似的交友和舒适的社交关系
文章最后强调了灵魂相似的朋友总会相遇,人和人之间最舒服的关系是可以一直不说话,也可以随时说话。分别不是后会无期,而是相逢有时。
文章预览
南方有“+音”,与您准时相约。 01 你已被列入“无效社交”名单 你有多久没和自己的朋友联系了? 前段时间,微信新推出批量删除单向好友功能,支持部分用户清理僵尸好友。 然而这项功能仍有较高门槛:仅适用好友数满1万人的用户。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我们面临的仍然是“被单删而不自知”,我们发出去的朋友圈别人看不到,他们的生活踪迹也就此消失。 可远离一个人的方式,并不是只有拉黑删除,还有不点赞、不聊天、不回应。 聊天从线下转到线上,沟通的热情由浓转淡,消息从一天几十条到几十天一条,最后不再打开聊天框。 朋友圈不是“不看他”,就是“不让他看我”。 成年人的断交,往往是悄无声息的。这未必代表遗忘,但一定代表疏远。 上世纪90年代,牛津大学人类学家罗宾·邓巴指出,受到大脑新皮层限制,人类稳定社交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