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低维 昂维

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Nat. Commun.:由具有垂直传输沟道的范德华异质结构实现的高灵敏度、高速、宽带中红外光电探测器

低维 昂维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25-01-17 00:24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Gr/BP/MoS2/Gr异质结构的垂直沟道中红外光电探测器。该探测器具备室温操作、自供电、高灵敏度、高速和超宽带的特性。二维范德华异质结构在降低暗电流和实现高性能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该研究成果为下一代高性能、低功耗、与CMOS兼容的中红外光电探测器的实现迈出了重要一步。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研究背景

中红外光电探测在军事与国防、环境监测、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然而,传统半导体开发的中红外光电探测器存在诸多限制,如低温制冷操作、大型模块尺寸、高功耗等。

关键观点2: 研究成果

东南大学倪振华教授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基于Gr/BP/MoS2/Gr异质结构并采用垂直传输沟道的中红外光电探测器,具备室温操作、高灵敏度、高速和超宽带的特性。该探测器实现了高达2.38×10¹¹cm·Hz¹/²·W⁻¹的中红外探测率,接近黑体辐射背景理论极限;在1550 nm波长处实现了10.4 ns的快速响应时间。

关键观点3: 技术特点与创新点

嵌入的BP/MoS2 p-n结能有效降低室温下的噪声电流。垂直沟道长度最小化至数十纳米,避免了传输过程中的电荷载流子损失,提高了外量子效率。缩短的载流子传输路径大幅减少了传输时间,克服了可能的响应速度限制。

关键观点4: 对比与现有技术

与传统的中红外光电探测器相比,该研究成果在高性能、低功耗和与CMOS兼容性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为下一代中红外光电探测器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关键观点5: 文献信息

本文详细描述了实验方法、结果和讨论,提供了图文导读和文献链接。文献信息包括已报道的基于二维材料的中红外光电探测器性能对比和本文提出的新型垂直沟道光电探测器的优势。


文章预览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为了方便各位同学交流学习,解决讨论问题,我们建立了一些微信群,作为互助交流的平台。 加微信交流群方式: 1.添加编辑微信:13162018291; 2.告知:姓名-课题组-研究方向,由编辑审核后邀请至对应交流群(生长,物性,器件); 欢迎投稿欢迎课题组投递中文宣传稿,免费宣传成果,发布招聘广告,具体联系人:13162018291(微信同号) 成果介绍 中红外光电探测长期以来一直是多种技术应用的核心,包括军事与国防、环境监测、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等领域。同时,随着诸如自动驾驶、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出现,对于中红外光电探测器在高灵敏度、高速、小型化、低功耗和集成化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然而,基于传统半导体(如II-VI族HgCdTe和III-V族超晶格)开发的中红外光电探测器在低温制冷操作、大型模块尺寸、高功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