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漠河市通过转型发展,将冷资源转化为热经济,文旅产业成为重要支柱。漠河以'北'为特色,吸引游客,带动土特产需求上升。同时,漠河推动全季全域旅游,发展林下经济、寒地试车等,实现多元发展。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漠河市的转型发展
漠河市从偏远、寒冷和贫瘠的小城,通过转型发展,将冷资源转化为热经济,文旅产业成为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关键观点2: 以'北'为特色的旅游吸引
漠河以'北'为特色,吸引各地游客前来游玩,带动漠河市的旅游产业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土特产的需求。
关键观点3: 全季全域旅游的发展
漠河市推动全季全域旅游,不仅在冬季发展冰雪旅游,也在夏季推出采摘、徒步等沉浸式森林旅游项目,实现文旅产业全方位发展。
关键观点4: 林下经济和寒地试车的发展
漠河市发展林下经济,培育寒地生物产业,同时发展寒地试车产业,实现多元发展,依托大冰雪、大森林、大界江等资源优势,在偏远的北疆唱响'大北极'的发展新曲。
文章预览
来源:新华社 记者:徐凯鑫、戴锦镕、王鹤 “人道漠北多酷寒, 朔风凛冽雪连天。”曾几何时,每每提起黑龙江省大兴 安岭地区漠河市,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只有偏远、寒冷和贫瘠。 经过开发建设、全面停伐和生态修复,近年来漠河锚定文旅产业和“双寒”产业,在林海雪原间开辟了转型发展的新路,将“冷资源”转化为“热经济”。 从籍籍无名的边陲小城到人声鼎沸的旅游胜地,漠河如何从中国最北角的偏远小城跃居全国冰雪旅游十强县? 从“因北而贫”到“因北而兴” 地处北纬53度、最低气温零下53摄氏度,“极北”和“极寒”这两个标签一度成为漠河发展的阻碍。 “我们这儿一整年平均气温都在零摄氏度以下,早些年生活环境确实不好,常常靠吃冻菜填饱肚子,干活时冻伤更是家常便饭。”漠河市长贵山特产品店老板张文玲感慨,从前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