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是关于植保无人飞机在小麦穗期病虫害防控的技术指导意见。涵盖了飞行参数设置、防控药剂选择、不同病害的防控方法、桶混助剂添加以及注意事项。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飞行参数设置
根据植保无人飞机机型、环境风速、施药液量等因素,合理设置飞行参数,确保喷雾均匀、无损失。
关键观点2: 防控药剂选择
提倡综合防控,可混用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飞防助剂等。大规模施药前需开展稳定性和安全性试验。
关键观点3: 防控赤霉病的方法
选用特定药剂,如氰烯菌酯等,施药时要用足药量,遇雨及时补治。
关键观点4: 防控蚜虫、白粉病、叶锈病的方法
轮换使用特定药剂,如高效氯氰菊酯等,重发田块需进行二次用药。
关键观点5: 防控吸浆虫的方法
使用特定药剂如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进行防控。
关键观点6: 桶混助剂添加
在桶混药液中添加适量的桶混助剂,以改善农药药液性能,提高防治效果。
关键观点7: 注意事项
包括飞防作业前的环境调查、作业时的气温控制、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以及飞防结束后的效果跟踪调查。
文章预览
小麦穗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赤霉病、白粉病、锈病、蚜虫、吸浆虫等多种病虫害混合发生期。为提升植保无人飞机施药防控小麦穗期病虫害水平,全国农技中心特制定本技术指导意见。 飞行参数设置 综合考虑植保无人飞机机型、下压风场、施药液量等因素,合理设定飞行参数,确保喷雾均匀、无重喷漏喷、飘移损失小且小麦植株无折损。防控小麦穗期病虫害,环境风速应小于三级风(<3.4m/s),施药液量2—3升/亩(对于赤霉病应结合实际增加施药液量),飞行速度不应大于7m/s,飞行高度(离小麦冠层的高度)2—4m;作业时适当叠加喷幅、增加作业航线,保证喷幅边缘有足够的药液沉积量;施药后如遇雨,应及时补治。 不同机型施药参数不同,应结合实际调整,大规模施药前须开展作业均匀性和稳定性试验。 防控药剂选择 防控小麦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