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总结了2020年至2024年315晚会曝光的关于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和网络安全漏洞的五个典型事件。这些事件包括手机窃贼插件窃取用户隐私、人脸识别信息遭商户非法收集、儿童智能手表信息泄露、免费破解版App成手机窃听器和AI拟声变脸诈骗等。文章详细描述了每个事件的内容、违法行为、涉及法律法规、造成的后果以及监管处理结果。基于这些事件,提出了针对运营APP、小程序、使用新技术的企业的安全合规建议,包括加强隐私政策与用户授权管理、强化人脸识别等生物特征信息的保护、提升儿童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严格把控破解版App等非法软件的风险、利用AI技术进行身份验证时加强安全验证、加强内部安全管理和员工培训以及建立应急响应机制等。文章还介绍了相关企业和机构在个人信息保护和网络安全方面的认证和资质。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文章主旨
总结归纳2020年至2024年间的五起关于网络安全与用户信息保护的典型事件,强调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和网络安全问题的严峻性,提出相关安全合规建议。
关键观点2: 事件概述
文章详述了五个典型事件:手机窃贼插件窃取隐私、人脸识别信息非法收集、儿童智能手表信息泄露、破解版App窃取用户信息和AI拟声变脸诈骗等。
关键观点3: 事件影响
这些事件严重侵犯了用户隐私,导致用户遭受经济损失,增加了儿童被跟踪和诈骗的风险,威胁了用户的财产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
关键观点4: 合规建议
针对运营APP、小程序和使用新技术的企业,提出了加强隐私政策与用户授权管理、强化生物特征信息保护、提升儿童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等多方面的安全合规建议。
关键观点5: 相关认证和资质
介绍了相关企业和机构在个人信息保护和网络安全方面的认证和资质,包括国家权威机构的认证和工信部互联网协会移动互联网工作委员会的认可等。
文章预览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本报告总结了2020年至2024年315晚会曝光的关于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和网络安全漏洞的五个典型事件。 事件一 2020年315晚会曝光了“手机窃贼插件窃取用户隐私”事件。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测试发现,一些手机软件中的SDK插件未经用户许可,窃取消费者手机内容,包括IMEI、短信记录、通讯录等隐私信息,并传送到指定服务器。此行为违反了《信息安全技术移动互联网应用(App)收集个人信息基本规范》等相关规定,导致用户可能遭受经济损失,涉及众多手机软件。 事件二 2021年315晚会揭露了“谁在‘偷’我的脸:人脸识别信息遭商户非法收集”事件。记者调查发现,全国多地商户在未告知消费者并获得同意的情况下,非法收集消费者的人脸识别信息,违反了《民法典》和《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人脸信息的泄露严重威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