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描述了豆瓣小组“假装活在 1980-2000 年”中的网友通过回想和模拟过去的生活方式、场景和道具来假装生活在上世纪末的现象。文章提到了不同年龄段的网友对于那个时代的怀念和重现,包括场景选择、道具复古、音乐与动画片的影响以及亲朋好友的怀念。同时,也探讨了网友们试图通过假装回到过去来弥补遗憾、见证重要时刻的心态。最后,文章提到了为何那么多人难以忘怀那个时代的理由,并指出了怀旧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假装活在 1980-2000 年的现象
描述了豆瓣小组中网友通过模拟过去的生活方式、场景和道具来假装生活在上世纪末的潮流。
关键观点2: 不同年龄段的网友对于那个时代的怀念
提到了不同年龄段的网友对于那个时代的怀念和重现,包括场景选择如餐厅、商店、公园等,以及道具的选择如零食、电子产品等。
关键观点3: 音乐与动画片的影响
提到了音乐如朴树的《我去 2000 年》和动画片如《黑猫警长》、《哆啦 A 梦》等对网友的深刻影响。
关键观点4: 亲朋好友的怀念
描述了网友们对身边亲朋好友的怀念,以及通过假装回到过去来弥补遗憾、见证重要时刻的心态。
关键观点5: 为何那么多人难以忘怀那个时代的理由
探讨了为何那么多人难以忘怀那个时代的理由,包括那个时代的童年、人情味和对未来的憧憬等。
文章预览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网易数读 (ID:datablog163) 作者:棒打鲜橙 对于不少随地大小班的打工人而言,这年越过,自己身上的班味是越来越浓,年味反倒越来越少。 但要说年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淡的,或许是从朱时茂和陈佩斯告别春晚后开始,或许是从过年不能随便放烟花爆竹开始,或许是从长大的那一刻开始,但无论如何,在不少人的眼里,最浓厚的年味,只存在于童年的春节里。 虽然无法回到童年,但有网友灵机一动,开辟了一条新赛道——假装活在过去。 在豆瓣小组「假装活在 1980-2000 年」里,就有一群“演技派”正假装生活在八九十年代,企图在 21 世纪的互联网里“手搓”一个上世纪末的地球 online。 近 14 万人,假装活在上世纪末 假装,是门学问,被优化的打工人想假装上班,都得在考公氛围拉满的图书馆和长满大爷大妈的公园景区里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