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分析了火锅行业中的两个主要品牌——海底捞和呷哺呷哺在2024年的业绩表现。虽然两者都采取了降价策略,但海底捞通过降本增效实现了营收和利润的增长,而呷哺呷哺尽管降价力度更大,却依然面临营收下滑、亏损扩大的困境。文章还分析了呷哺集团的高端化转型尝试以及当前的自我纠偏措施。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海底捞通过降本增效实现高利润
海底捞在面临经营压力时,通过频繁在团购平台上架促销和套餐活动,成功将客单价拉回到较低水平,并实现了营收增长和利润的大幅提升。其关键动作是关闭低效门店、优化成本结构,并通过供应链优势实现成本降低。同时,海底捞还通过孵化多品牌创新来拓宽营收渠道。
关键观点2: 呷哺集团降价效果有限,营收下滑、亏损严重
呷哺集团在火锅行业降价潮中,虽然降价力度比海底捞更大,但并未换来相应的增长。其主品牌呷哺呷哺和高端品牌湊湊的营收下滑,翻台率不升反降,导致亏损加剧。呷哺集团试图通过关闭亏损门店、优化供应链等措施降低成本,但仍面临盈利压力。
关键观点3: 呷哺集团尝试高端转型但未达预期
呷哺集团曾尝试通过推出高端品牌趁烧进行转型,但市场消费趋势并未随之改变,高端品牌未能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同时,主品牌和湊湊也面临挑战,门店数量出现负增长。
关键观点4: 呷哺集团进行自我纠偏,聚焦主品牌盈利
面对困境,呷哺集团开始自我纠偏,通过进一步降价、优化门店位置、采取更谨慎的开店策略等措施来应对。目前,呷哺集团更聚焦主品牌的盈利,对于客单价更高的湊湊则采取谨慎开店策略,以确保每开一家门店都能盈利。
文章预览
一个亏损创新高,一个营收创新高。 文 | 付饶 编辑 | 原野 来源| 略大参考(ID:hyzibenlun) 封面来源 | IC photo 去年的火锅行业里,“以价换量”似乎成了共识。 前有呷哺呷哺小火锅继续降价,后有海底捞、怂火锅等知名火锅品牌相继推出低价产品,将客单价拉回百元以内,连客单价一度飙升到150元的湊湊,也在去年通过推出小份菜,将客单价拉到120元的水平。 但同样是降价,海底捞和呷哺集团却呈现了不同的结果。 根据海底捞2024年财报显示,海底捞成功将翻台率提升回4.1次/天,营收、净利润实现了两年增长,并创下历史新高;反观呷哺呷哺集团,在2024年亏损扩大至4.01亿元,达到4年来最高,一度被给予厚望的湊湊成了呷哺呷哺集团最拖后腿的业务,亏损3.5亿元,占总亏损九成。 从业绩上来看,降价版的湊湊和呷哺呷哺显然都没有被消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