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春节临近时保健食品消费将迎来热潮,市场监管总局倡导消费者树立健康、理性、绿色的消费理念。文章重点阐述了商品过度包装的问题,定义了何为商品过度包装,并提到了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制定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强制性国家标准,以及该标准对保健食品的包装要求。此外,文章还给出了消费者判断保健食品是否过度包装的方法,同时提醒生产企业细化采购、销售环节对商品过度包装的限制,并建议消费者理性购买保健食品。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春节保健食品消费热潮与消费理念
春节是保健食品消费的重要时期,市场监管总局提倡消费者实践健康、理性、绿色的消费理念,购买适度包装的保健食品,以支持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关键观点2: 商品过度包装的定义及其影响
商品过度包装超出了商品的正常功能要求,主要表现为包装层数过多、空隙过大等。这不仅增加了成本,还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关键观点3: 新标准对保健食品的包装要求
新标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规范了保健食品的包装要求,包括包装空隙率、层数和成本等。这一标准有助于引导绿色生产和消费,实现有效监管。
关键观点4: 消费者如何判断保健食品是否过度包装
消费者可以通过“一看、二问、三算”的方法简单判断保健食品是否过度包装。一看外包装,二问包装层数,三算外包装体积与允许的最大体积对比。
关键观点5: 生产与销售的环保责任
生产企业应使用简约包装,优化商品包装设计。销售者需细化采购、销售环节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要求,不销售违反强制性标准的商品,并提出绿色和简约包装的要求。
文章预览
春节将至,保健食品作为节令商品将迎来一波消费热潮。为倡导文明、健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针对保健食品消费,市场监管总局指导广大消费者树立健康、理性、绿色的消费理念,购买适度包装的保健食品,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商品过度包装 商品过度包装是指超出了商品保护、展示、储存、运输等正常功能要求的包装, 主要表现为包装层数过多、包装空隙过大、包装成本过高、选材用料不当等 。 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制定发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 《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GB 23350—2021),已于2023年9月1日起实施。新标准规范了31类食品、16类化妆品,包括保健食品在内的包装要求;规定了包装空隙率、包装层数和包装成本要求,以及相应的计算、检测和判定方法,有利于引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