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探讨了消费社会中的占有型模式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心理,介绍了弗洛姆的理论,并阐述了从占有型模式转向存在型模式的必要性。文章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占有型模式的弊端,如人们在人际关系、竞争、营销型人格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方法。最后,作者强调了通过给予和爱自己来填补内心的匮乏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什么是占有型模式
占有型模式是以控制和占有为目标的生存模式,根植于人们脑海中的‘所有权’概念。这种模式下,人们习惯性地想要占有更多,把对自我的构建与所拥有的东西紧密联系在一起。
关键观点2: 占有型模式的危害
占有型模式会导致人们在人际关系、竞争、营销型人格等方面出现问题。如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中的支配和占有,职场中的竞争压力,以及忽视自我和内在特性,只关注外部世界的现实规则。
关键观点3: 存在型模式的理解
存在型模式是一种把自己当成是一种体验的存在,注重当下、体验和感受。在这种模式下,人们更关注自身和他人真实的感受和存在,而不是功利性的交换和价值。
关键观点4: 从占有型模式转向存在型模式的建议
作者提出了三个建议来应对占有型模式的影响:1. 准备好持续投入,保持动态的情感关系;2. 先对自己负责,避免责任被剥夺;3. 弥补内在匮乏,通过给予和爱自己来得到内心的满足。
文章预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猴猴说话 ,作者:Hou Sirui,原文标题:《消费社会最大骗局:越有钱越幸福【深度解析占有欲】》,题图来自:AI生成 在听线下课的时候,你会不会因为害怕漏听关键信息,而尽可能拍下每一页PPT? 如果要结交一位朋友,你是否会下意识地先关注对方在做啥工作,工资多少? 当你无法立马专注干活的时候,你是否会用“我有拖延症”来形容自己? 如果上面的情况有符合的话,就可能意味着,你可能正处在弗洛姆所说的 「占有型模式」 里。 什么是占有型模式?它为什么会给我们带来痛苦,悄悄地扭曲我们的人生?我们又能为自己做些什么呢? 这篇文章里,我想从弗洛姆的视角,和你聊一聊: 为啥我们拼命挣钱,占有的越多,却离幸福越来越远? 占有型模式 占有型模式,顾名思义, 就是以控制和占有为目标的生存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