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分析了英特尔和微软在互联网科技浪潮中的发展差异,并探讨了软件公司和硬件公司不同的商业模式和商业基因对投资者选择的影响。文章还提到了微软找到新的业绩增长点以及英伟达的商业模式和投资风险。最后,作者呼吁投资者要关注市场的长期趋势,谨慎投资。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英特尔和微软在互联网科技浪潮中的不同表现
文章回顾了英特尔和微软在互联网科技浪潮中的发展历史,指出两者在市值、业务发展和估值等方面的差异。
关键观点2: 软件公司和硬件公司不同的商业模式和商业基因
文章分析了软件公司和硬件公司天生的商业模式和商业基因差异,包括用户粘性、网络效应、数据沉淀、标准化魔咒和技术更新换代等方面。
关键观点3: 微软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
文章提到微软在“失去的十年”后,通过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市场找到了新的业绩增长点,开启了膨胀之路。
关键观点4: 英伟达的商业模式和投资风险
作者对英伟达的商业模式进行了评估,并指出了其投资存在的风险,包括高估值和竞争激烈等因素。
关键观点5: 投资者应关注市场的长期趋势并谨慎投资
作者呼吁投资者要关注市场的长期趋势,对投资进行谨慎判断,尤其是在软件公司和硬件公司的选择上。
文章预览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2000年,英特尔市值最高达5090亿美元。 1999年,英特尔归母净利润73亿美元; 2000年,105亿美元。 也就是说,2000年英特尔市值最高点时,静态估值高逾70倍PE。 此后每况愈下。 英特尔的市值长期在1000-1600亿美元间徘徊。 2019年,英特尔市值曾经冲高到2600亿美元。 但此后几年,又不断下降。 目前英特尔的总市值约为900亿美元,静态估值依然高达五六十倍PE。 当年在高位买入英特尔的朋友,哭晕在厕所里。 2000年初,微软最大市值约为6600余亿美元。 哪怕是以2000年的94亿美元利润作为基数进行计算,微软当时的估值也接近70倍 。 之后,泡沫破灭。 2010年,市值低探至1800来亿美元,估值长期在7-9倍间徘徊。 从2002年到2012年,微软的市值增长缓慢,被媒体称为“失去的十年” 。 这个时期,微软完美错过了消费互联网的红利,诸如 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