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讨论了焦虑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焦虑。首先提到忧虑不会带走明天的难过,只会消耗今天的能量,并指出提前焦虑会加剧生活的压力。然后通过美国社会学家hochschild提出的情绪劳动概念,说明了过度思虑会消耗大量能量,导致停滞不前。接着通过玛丽的事例展示了长期焦虑对生活的影响。文章还提到焦虑的本质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担忧,并指出追求不确定性也是一种智慧。最后,文章鼓励人们不要提前焦虑,要追求生活的体验与冒险。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忧虑的负面影响和提前焦虑的危害
文章指出忧虑不会带走明天的难过,只会消耗今天的能量。提前焦虑会让人陷入满负荷运转的状态,导致身心疲惫。
关键观点2: 情绪劳动的概念
美国社会学家hochschild提出的情绪劳动概念,强调除了体力和脑力劳动外,情绪的劳动也是重要的消耗能量的活动。
关键观点3: 焦虑的本质和如何应对不确定性
文章指出焦虑的本质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担忧。面对不确定性,追求不确定性也是一种智慧,促使自己更新才能收获长足发展。
关键观点4: 不要提前焦虑,追求生活的体验与冒险
文章鼓励人们不要提前焦虑,要追求生活的体验与冒险,享受游乐园般的人生。
文章预览
忧虑不会带走明天的难过,只会带走今天的力气。 傅首尔曾说:坏事还没有发生,你就提前焦虑,就等于你遇见两次坏事。 陷入“提前焦虑”陷阱的人,每天处在一种“满负荷运转”的状态下,与生活的斗争尚未开始,就已感觉精疲力尽。 中新社记者 殷立勤 摄 01 1983年,美国社会学家hochschild提出一个理论叫“情绪劳动”: 除了日常的体力和脑力劳动外,还存在一种被忽视的劳动,就是情绪的劳动。 当一个人思虑过度,就会消耗大量的能量和精力,导致自己停滞不前。 《反焦虑思维》一书中,玛丽向心理医生求助,说自己常常午夜惊醒,心脏“怦怦”乱跳。 因为自己的生活有数不清的麻烦: 两个孩子马上要进入青春期,即将变成无法控制的“猛兽”; 丈夫随时可能会丢掉工作,她将成为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 照顾父母需要的金钱,超过了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