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讲述了歌歌AI和蛙蛙写作两款AI应用产品的流量拓展故事。他们分别通过SEO、KOL种草、产品层面的营销活动等方式获取用户,但在扩大规模时都遇到了流量增长问题。文章还提到了一些创业开发者们遇到的流量增长问题,以及早期增长和后期投放所面临的挑战。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歌歌AI和蛙蛙写作的增长策略
这两款产品都经历了从冷启动到公域投放或私域裂变的过程,但在进一步扩大规模时遇到了流量投放的大山。他们通过SEO、KOL种草、社区运营等方式获取用户,但在后期投放时面临高额的流量费用。
关键观点2: AI应用在流量增长中面临的挑战
随着技术的发展,AI应用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流量增长方面仍面临着挑战。互联网流量格局固化,付费流量占大头,免费流量又少又难拿。创业团队在获取用户时,需要想尽办法在这个旧世界里为自己的新产品寻找用户,省下每一块钱,抢来每一滴流量。
关键观点3: 歌歌AI和蛙蛙写作的拉新用户策略
歌歌AI通过搜索引擎优化、KOL合作、内容创作等方式吸引用户。蛙蛙写作则通过社交裂变、广告投放、社群运营等方式进行拉新。但在用户增长过程中,他们都面临着用户裂变效果变差、投放成本上升等问题。
关键观点4: 创业者对AI应用增长功能的思考
创业者们在思考如何像微信产品一样,通过天才的增长方案让用户了解并使用AI应用的功能。但目前这个问题还没有明确的答案。
文章预览
头图由豆包生成 提示词: 打工人,各自围坐在电脑前,盯紧屏幕,高清细节,写实摄影 作者 | summer 邮箱 | huangxiaoyi@pingwest.com 做了那么多AI应用,谁来用?第一波用户从哪来?如何持续不断地获得用户反馈? 在各种AI应用层出不穷的今天,开发者和创业公司也在愁这事。 毕竟,像Kimi、豆包这类可以铺天盖地打投流战的产品,只是有钱的少数。而没钱的大多数呢?不出自财大气粗的大厂,没有巨头的流量生态“喂养”,甚至在寻求融资的过程中被反复质疑,只能硬着头皮自己找出路。 这其中,甚至不少产品早在开发之初,就已经尝试尽可能地避开巨头的射程范围,专注于自己的小赛道了。但当他们真正进入现实世界,为自己的产品寻找最初的流量时,却发现,他们再一次掉入了互联网巨头们制定游戏规则的流量世界里。 在线上流量格局固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