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新周刊

李修文:写作是为了对抗我们的无能

新周刊  · 公众号  · 杂志  · 2025-04-16 22:45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作家李修文的文学创作及其相关采访内容。李修文感慨才华是世界的创造力,同时继续记录、思考、书写,拓展文学和生命的边界。他担任刀锋图书奖推委会主席,并出版了新书《夜雨寄北》。李修文的写作方式与传统蒲松龄的写作方法相仿,他搜集见闻,酿成好故事和好文字。他认为当代中国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实践在很大程度上接续了古代小说的传统。同时,他不认为微短剧时代意味着文学的衰落,反而认为这可能是对古老叙事传统的回归。他还谈到了文学公共性并没有减弱,以及新的文体可能随着社会和生活的变化而诞生。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李修文感慨才华的重要性,并继续创作文学作品。

李修文一边感慨才华的重要性,一边记录、思考、书写,拓展文学和生命的边界。他出版了新书《夜雨寄北》,并担任刀锋图书奖推委会主席。

关键观点2: 李修文的写作方式与传统蒲松龄的写作方式相似。

李修文搜集见闻,酿成好故事和好文字,与蒲松龄的写作方式相仿。他认为当代中国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实践在很大程度上接续了古代小说的传统。

关键观点3: 微短剧时代可能激活古老的叙事传统。

李修文认为微短剧时代可能使文学退回到古老的叙事传统,但并不意味着文学的衰落。他强调新媒体和材质可能激活这些传统。

关键观点4: 文学公共性并未减弱。

李修文认为文学的公共性并未减弱,因为文学始终关切世界。他提到不同的文学时期和体裁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发展阶段。

关键观点5: 李修文关注文学的传统和现代性结合。

李修文认为中国的抒情传统在文学中十分重要。他将传统与现代性相结合,使作品具有普遍感染力。


文章预览

李修文一边感慨着“才华就是世界的创造力”,为看到的每一篇精彩小说醉心,竭力帮助有才华的年轻人;一边继续轻快而郑重地记录、思考、书写,左冲右突,拓展文学和生命的边界。 记者 | 苏炜 编辑 |  朱人奉 春夜武汉,长长短短的街巷间,冒出大大小小的聚会来。宵夜摊上,酒菜交错,杯盘撞击,抑扬顿挫的汉腔一来一往,人们提前预演江城夏夜的热闹。 李修文偶尔站起,暂时从酒桌话题中抽身,绕过桌边举杯的人们,找一个安静的角落,接一通遥远的电话。他抱歉地向客人指指手机屏幕,做出口型: “女儿。” 在大洋那头读书的女儿,时常会给作家父亲来电。这在很多时候,也成为李修文重要的文学时刻。“因为时差,有时接到电话是凌晨,她在那头写作业,我就在这头写作。” 水银泻地,无孔不入。这很像是李修文当下的阅读状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