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南京与合肥正式签署《宁合“双城记”产业对接合作协议》,标志着两座城市从竞争者转向合作者。协议建立工信部门常态化会商机制,推动重点产业发展载体深度协作,在智能制造、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开展产业协作交流、互补发展。两地产业合作逐渐加深,一体化发展呈现新格局。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南京与合肥的合作关系
南京与合肥签署合作协议,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产业对接和协同发展。合作背景下,两地开始走向大融合的阶段,是自然的选择。
关键观点2: 产业协作的重要性
产业协作成为两区域合作的重要趋势。南京和合肥在智能制造、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等特色优势产业领域开展产业协作交流、互补发展,共同推动两地经济发展。
关键观点3: 双圈联动发展
合肥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的联动发展逐渐受到重视。合作过程中,两地共同构建长三角一体化的完整都市圈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加速现代化。
关键观点4: 产业基础和合作潜力
南京产业基础雄厚但创新策源能力稍显不足,而安徽在某些领域领先但总体规模较小。双方合作能否实现1+1>2的效果,形成全国重要的研发中心和应用中心,是合作的关键。
关键观点5: 交通对区域融合的影响
交通便利度对区域融合至关重要。随着高铁等交通设施的建设,南京和合肥的通勤距离大幅缩小,为双圈融合提供了重要基础。
文章预览
宁合“双城记”。 作者 | 淡忠奎 来源 | 城市进化论 (ID: urban_evolution ) 南京vs合肥,究竟谁才是“徽京”? 对于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两座城市常被视为竞争者。而眼下,它们正在成为合作者。 近日,南京与合肥正式签署《宁合“双城记”产业对接合作协议》,两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近40家企业同步开展供需对接交流活动。 作为全国距离最近的两座省会城市,合肥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联动发展早已见诸规划,但过去二者对于腹地竞争的关注度远大于合作。而今两地正式以“双城记”为主题签约,并现场开展产业对接,无疑传递出相向而行的强烈信号。 合肥与南京的“抱团”,又意味着什么? 01 宁合“抱团” 宁合“双城记”较为新鲜,但背后两个都市圈联动发展却由来已久。 2016年,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