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能建国际集团

艺海拾贝 | 豆腐事儿忆往昔

能建国际集团  · 公众号  ·  · 2025-01-05 08:0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是一篇回忆文章,作者通过叙述家里从事豆腐生意的经历,回忆了青少年时期的生活。文章讲述了父母亲决定开始做豆腐生意的背景、制作豆腐的流程和所面临的竞争情况,以及作者和他的兄弟们参与销售豆腐的经历。通过讲述家庭的努力和付出,文章展现了生活的艰辛和不易。同时,文章也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家庭背景及决定做豆腐生意的原因

家里负担重,父亲决定通过做豆腐寻找出路。

关键观点2: 制作豆腐的流程

包括洗黄豆、泡黄豆、磨豆浆、过滤豆浆、煮豆汁、加石膏、制作豆腐脑、成型等步骤。

关键观点3: 销售豆腐的挑战和策略

母亲出门销售豆腐,面对同行竞争,通过产品质量和口碑建立品牌效应。

关键观点4: 作者的兄弟们参与豆腐生意的经历

老二和老三分别加入销售和支持工作,经历了挑战和成长。

关键观点5: 家庭变迁和人生轨迹

随着时间流逝,家庭状况改善,作者和他的兄弟们走出乡村,但对过去的回忆依然珍藏在心中。


文章预览

穷极思变 “Duang 豆腐么!Duang 豆腐么!”每想起这地道的家乡方言,我的记忆就飞回到20多年前,多少个春夏秋冬的早晨,老罗家吆喝卖豆腐的声音在乡村的田野山谷间回荡。 老家的房子 我家的豆腐生意起始于1998年下半年。说是豆腐生意,其实就是家庭小作坊模式。那一年,我14岁读初三,老二12岁初一在读,老三9岁上小学四年级。 那时家里负担甚重,父亲兄弟姊妹8人,他30岁才结婚,与祖父母分家后几乎是白手当家。 村里我们组人口较多,人均田地比其他组少,我家5口人,但实际能分到田地的就父母二人,每年口粮完全不够,刚到插秧的时候就青黄不接了,加上三个读书郎,家庭开销入不敷出,只能找外婆家那边的亲戚们年年借,我身上穿的衣服基本上都是舅舅家和姨妈家表哥们穿过的赠送的,我穿过了老二接过来穿,老二穿完了老三又接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