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探讨了意识的哲学,指出我们对内在自我了解的科学和哲学认识显得捉襟见肘。虽然我们知道许多关于外在世界的知识,但对于主观知识的了解仍然知之甚少。文章讨论了意识的主观性质和定性特征,以及科学家对意识困惑的根源在于定量和定性之间的关系。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意识的哲学探讨
我们对内在自我的了解,即主观知识的了解,远远落后于我们对外部世界的了解。意识的哲学探讨是理解自我和世界的关键。
关键观点2: 意识的主观性质和定性特征
意识具有主观性质和定性特征,这是我们体验生活的重要方面。它与外部世界的客观性和定量特征形成对比。
关键观点3: 定量与定性的关系
科学家对意识的困惑源于定量和定性之间的关系。伽利略提出的自然之书用数学语言写成的观点,揭示了客观世界可以用数学模型精确描述,但我们的主观、定性体验同样是自然的一部分,如何融入定量自然叙事中是理解意识的关键问题。
文章预览
转自“哲学门” 心灵的曙光 物质如何变得有意识并获得生命 作者: 詹姆斯·库克(James Cooke, Ph.D.) 译者: 人类新成员Sub(y,17,y) 【新书新译】心灵的曙光:物质如何变得有意识并获得生命(引言) 第一部分 由内而外 意识的哲学 第一章 意识 死胡同中的视角 “有意识的体验是这个世界上最熟悉的事物,同时又是最神秘的。没有什么比意识更直接地被我们所知,但如何将它与我们所了解的一切相调和却远不明朗。” ——大卫·查尔莫斯(David J. Chalmers) 内在知识与外在知识 INNER AND OUTER KNOWLEDGE 知识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在几乎生活的每个方面,拥有知识比缺乏了解时更能让我们有效地应对问题。可以说,掌握知识是人类最擅长的事情。现代分类学之父卡尔·林奈(Carl Linnaeus)似乎也这么认为。他为我们物种命名时选择了“智人(Homo sapiens sapien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