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繁星点点_7178

《精神分析诊断》第八章自恋型人格186–191页

繁星点点_7178  · 简书  ·  · 2019-11-18 21:10

文章预览

11月18日  宁静致远–繁星点点

❤️自恋者的防御和适应过程

自恋者主要依靠理想化和贬低这两种防御。

自恋者对待现实事物的方法,通常以排名来衡量:谁是最好的医生,什么是最棒的幼儿园,哪里才有最严格的训练,对他们而言,现实的优劣已经完全被浮夸的功利所取代。

受自恋倾向驱使的人容易陷入追求完美来达到防御目的。

有时自恋者会把自尊的感觉转嫁他人,将恋人、导师或英雄视作完人,再通过认同此人来体验自我膨胀的感觉。

他们对自恋困境的完美解决即是天性的自我攻击:用想象自己的完美来补偿自体的缺陷,这种缺陷如此可鄙,似乎只有尽善尽美才能掩其卑劣。然而完美并不存在,因此这一策略注定失败,于是遭到鄙视的自体会再次浮现。

❤️自恋者的关系模式

不带评判眼光,不含剥削性质的接受他人,不要理想化来防御,以及不畏惧真诚地表达自己究竟是何感受。治疗中,治疗师以身作则的接纳态度可以作为认同的榜样,有助于他们切身理解亲密情感。

“自我客体”来形容用肯定、欣赏和支持来维护个体自尊的客体。这一客体代表自我的外在客体,也可以是自我的一部分。人们通过确立自尊,使内心强大。

自恋缺陷根源在于:生命之初与养育者的基本“血脉”亲情的剥削,以及之后长期情感交流的缺失,以至于心如死灰,情感缺乏活力。

自恋性附庸可导致自恋的形成。自恋型来访者在儿童期有可能受到养育者的重视,那是因为儿童身上所附加的某些功能。

“虚假自体”即个体在学习被他人接受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自我部分。自恋者的教养环境与评头论足的家庭氛围有关。将羞愧型、被惯坏的、有特殊能力的儿童定义为成年自恋症前体。孩子将自信和自尊心与父母的目标相连,是一种极其有害的传承。

❤️自恋性自体

自恋型个体的自体体验,包括模糊的虚伪、羞耻、嫉妒、虚妄及自卑等感受,或是与之对应的相反体验:浮夸、自傲,蔑视、防御性自立和虚荣。非此即彼,非黑即白。

自恋性完美倾向会导致隐晦的回避表现,自恋型个体一旦觉察他人的不信任或对现实的不适应,便会产生主动回避。自恋者会极力否认懊悔和感激的态度。

自恋型人格者需要通过外部的肯定来体验内在的价值感。主要自我体验是浮夸性还是虚虚无感。前者强调个体对自身的原始的爱,而后者强调自恋性防御对自卑感的补偿。对立的自我状态其实也是相互统一。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