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讨论了慈善捐款的企业家行为,指出慈善的顺序应该是先做好企业,再关爱员工,最后是行善。文章批评了邵逸夫等企业家在慈善捐款方面的行为,并举例说明了合同陷阱等问题。作者支持王健林的观点,认为企业家应该先提高员工待遇,对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作者观点:慈善捐款的企业家行为应该是建立在良好的企业经营和关爱员工的基础上。
作者认为慈善的顺序是先做好企业,再关爱员工,最后是行善。他批评了某些企业家只追求表面上的慈善形象,而忽视员工福利的行为。
关键观点2: 对邵逸夫等企业家行为的批评。
文章通过王羽等演员的经历,揭示了邵逸夫等企业家在慈善捐款方面的行为问题,包括合同陷阱、压榨员工等问题。作者认为这些企业家即使做再多的公益慈善,也无法弥补过去的过错。
关键观点3: 王健林式商人和曹旺式商人的区别
文章提到王健林的观点,认为企业家应该先提高员工待遇,而不仅仅是追求公益形象。这一观点与某些其他企业家追求慈善形象的做法形成了对比。
文章预览
昨天有个读者朋友提问,如何看待资本家做慈善捐款这件事,做慈善的资本家就是好资本家吗? 慈善捐款这个事,我的观点和王健林保持一致: 现在很多行业里,员工挣一个月就一两千块钱,捐什么款?你把捐的款给员工发成五千一万块钱,这不好多了么,你有捐钱那个本事,先把员工工资搞高一点,我是最反对有些人,公司搞的不咋滴,员工收入也不高,绷着面子老在外面做慈善。这错啦! 你有捐钱那个本事,先把员工工资搞高一点。 慈善的顺序是,首先把企业做好,二关爱员工,第三才是行善。 顺序是这样的,你不能做颠倒了。 但很多资本家恰好就是反过来的,典型的就是邵逸夫。 我之前写邵逸夫特别抠门,底下有不少学生朋友对我不满,说他们学校的楼都是逸夫楼,你凭什么说他。 邵逸夫在商业上的名声极臭,凡是跟他合作过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