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新闻周刊
这里是《中国新闻周刊》掌门周刊君,有聊、有趣、有料,每天真诚推送犀利观点+深度报道+暖心好文+有趣视频。欢迎勾搭,和100万小伙伴一起玩耍!
今天看啥  ›  专栏  ›  中国新闻周刊

90年前,林徽因山西惊鸿一瞥,改写了中国建筑史

中国新闻周刊  · 公众号  · 社会  · 2025-03-31 07:00
    

主要观点总结

宋代建筑美学中的人文精神成就了中国审美之源,至今仍受益于宋代匠人的智慧。山西晋祠和开化寺大殿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精致与变化,展示了宋代建筑在细节上的极致追求。宋代建筑受到文人政治和市民经济的影响,注重装饰和园林意境的创造,不同于唐代的雄浑,尺度缩小,注重装饰,对建筑细部的刻画与推敲更加深入。林徽因和梁思成以及后来的学者如李路珂、李乾朗等对宋代建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发现,揭示了宋代建筑的特色,如斗拱的变化、小木作的发展、以及建筑的人文关怀。宋代建筑体现了中国文化中顺乎自然、以建筑载道的理念,将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相互渗透,形成了诗意的生活方式。同时,宋代建筑中的彩画和壁画也体现了当时文人的审美趣味和日常生活。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宋代建筑美学的人文精神

宋代建筑美学的人文精神成就了中国审美之源,至今仍受益于宋代匠人的智慧,以及他们对于生活细节的极致理解与追求。

关键观点2: 宋代建筑的精致与变化

山西晋祠和开化寺大殿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精致与变化,展示了宋代建筑在细节上的极致追求,如斗拱的变化、小木作的发展等。

关键观点3: 宋代建筑的人文关怀

宋代建筑受到文人政治和市民经济的影响,注重装饰和园林意境的创造,体现了宋代建筑在人文关怀上的发展。

关键观点4: 宋代建筑的特色与影响

林徽因、梁思成以及后来的学者对宋代建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发现,揭示了宋代建筑的特色,如斗拱的变化、小木作的发展,以及建筑的人文关怀,这些发现对现代建筑和审美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观点5: 宋代建筑的文化意义

宋代建筑体现了中国文化中顺乎自然、以建筑载道的理念,将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相互渗透,形成了诗意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审美趣味和日常生活。


文章预览

宋代建筑美学中强烈的人文精神 甚至成就了中国审美之源 直到今天,我们依然 受益于千年前宋代匠人的智慧 以及他们对于生活细节的极致理解与追求 重檐歇山顶,黄绿色琉璃瓦剪边……初春的山西晋祠,树叶尚未遮挡视线,才行至献殿,远处圣母殿的一角,已经可以看出举折之檐和月梁造曲间蕴藏的宋构之美。90年前,建筑学家林徽因和梁思成一路跋涉在山西寻访古建时,正是在从太原去汾阳颠簸的汽车上,透过车窗远远望见圣母殿一角的惊鸿一瞥,让他们改变了行程。 后来林徽因在文章里回忆说:“我们惊异地抓住车窗,望着那一角正殿的侧影,爱不忍释……那样魁伟的殿顶,雄大的斗栱,深远的出檐,到汽车过了对面山坡时,尚巍巍在望,非常醒目。” 20世纪30年代,梁、林两位建筑学家和营造学社同仁对彼时战火中数以千计古建筑的发现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